人均消費:¥ 57 元
營業時間:星期二—星期日上午11:00 - 下午3:00,星期二—星期六下午6:00 - 下午9:30
娘惹菜
娘惹菜是新加坡的地道美食,被新加坡視為古老的融合菜肴之一。娘惹菜將傳統的中國菜與南洋香料相結合,特製的醬料由十種以上的香料調配,故菜品融合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不同風味。新加坡的娘惹菜因偏於採用椰子,香菜及蒔蘿菜等製作,口感偏甜,鮮美無比。

提起娘惹,怎能不提連續兩年獲得米其林一星的Candlenut,Candlenut 主廚李小明非常年輕,生為土生華人的他,從小受到母親和祖母薰陶,對炮製傳統南洋風味得心應手而且他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新意,雖然飯菜的分量不多,但是非常有質感和豐富的層次,比如這道傳統的娘惹小金杯( Kueh Pie Tee),裡面加入了新鮮的三文魚生魚碎。

地址:17A Dempsey Rd, Singapore 249676
電話:1800 304 2288
人均消費:¥ 658 元
營業時間:午餐:周一-周日12:00-14:30,晚餐:周一-周四、周日18:00-21:30,周五、周六、公共假期、公共假期前夜18:00-22:30
印度煎餅
印度煎餅也是新加坡比較出名的美食。這道源於印度的特色美食色香味俱全,香飄四溢,脆爽可口;煎餅有甜的口味也有鹹的口味,在製作的時候你可以要求他幫你製作的鬆軟一點也可以要求製作的酥脆一些,總之他們是可以按照你的口味製作的。吃印度煎餅的時候你可以蘸著醬料一起吃,這樣吃起來味道也是很不錯的。外酥內軟的印度煎餅(rotiprata)每次品嘗都十分過癮。南印度圓麵餅,由加了酥油(印度澄清黃油)麵糰飛拋拉伸製成,通常搭配魚或羊肉咖喱享用。
經典的印度煎餅為原味或加蛋,本地如今也推出各種稀奇口味的印度煎餅,如奶酪味、巧克力味、冰淇淋味,甚至還有榴槤味,既可作為主菜也可作為甜點。

ZAM ZAM印度煎餅是家百年老店,建於1908年,來參觀蘇丹回教堂或是武吉士哈芝巷,就一定要來吃吃這家必打卡的米其林推薦美食。
從武吉士(Bugis)地鐵站走出來,只需要幾分鐘就會看見蘇丹回教堂金黃色的圓頂,只要順著清真寺的方向走,就會看見Zam Zam 在對面啦!

地址:699 North Bridge Road, Singapore
電話:+65-62986320
人均消費:¥ 50 元
營業時間:每天 7:00-23:00
沙爹
香味四溢的沙爹是新加坡廣為人知的馬來菜之一,也是本地人和遊客喜愛的美食之一。將腌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炭火燒烤後,通常搭配裹在椰子葉中的馬來飯糰、黃瓜片和洋蔥片,使入口的沙嗲味道更加分明。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嗲醬一起入口。沙嗲醬由花生醬、椰醬、幼蝦等調製而成,香醇無比,吃了肯定令人眷戀不已。

想吃最地道的沙爹當然要去老巴剎啦!老巴剎開放於1825年,最初是一個菜市場,後來因安全問題,由木質結構改建為鐵質結構。自1973年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物以來,老巴剎因其八角形建築而聞名,隨後改造成為一個著名的美食天堂。如今,這裡雲集了各式各樣的小吃攤位,從當地特色到世界美食應有盡有,每個攤位24小時不打烊,讓人們隨時都可以大快朵頤。

地址:18 Raffles Quay, Lau PA Sat Festival Mkt, 新加坡 048582, 萊佛士碼頭18號
電話:+65-62202138
人均消費:¥ 123 元
營業時間:Daily open Time:00:00,close Time:23:59
新加坡福建炒蝦面
新加坡福建炒麵,這種美食由早期的福建移民傳入新加坡,如今已是一道新加坡的經典美食,以濃郁的鮮蝦高湯和十足火候鑊氣快炒而成的一道汁濃味醇的地道小吃。
結合了東南亞當地的飲食文化。採用黃色的麵條和米粉,加入蝦仁、花枝、雞蛋、豬肉、豆芽等食材一起反覆翻炒,再淋上豬骨蝦湯燜煮一會即可出鍋食用。吃的時候還可以加入辣椒醬拌面,典型的福建人吃法,很香很可口。

位於布萊德「Braddell」地鐵站附近大巴窯西熟食中心的「天天來炒福建蝦面」,創立於1968年,至今已經有超過40多年的歷史,前來光顧的顧客從祖父年代到今天也有三代了。
攤主的炒福建蝦面火候控制得佳,入口有彈性,麵條吸收了上湯的鮮味,香氣四溢。
這裡的蝦和魷魚個頭都很小,勝在面的勁道和蝦蟹味道足的上湯,再說豬油渣爆鍋炒的面哪有不香的道理?
吃時搭配本地特製三峇辣椒醬sambal,並擠上lime小萊姆(青檸)果汁提味,是新加坡很多老饕一日三餐不斷的首選。

地址:310127,新加坡Lor 1 Toa Payoh區域127號02-27號
電話:96717071
營業時間:9:0am - 6:00pm (周二至周日)周一休息
炒蘿蔔糕
這道簡單的小吃起源於中國南部的潮汕。在那裡,它是眾所周知的「炒糕粿」(油炸澱粉類糕點)。它由潮州移民帶來新加坡,曾被稱為「菜粿」 (炒年糕),其實就是簡單的黑醬油炒年糕。
潮州小販 Ng Soik Theng 因為當時將白蘿蔔加入了米糕,所以自稱是在 20 世紀 60 年代第一個稱其為「菜頭粿」的人。據說,讓白蘿蔔版本風行開來的是另一個叫做 Lau Goh 的小販。
與名稱不符的是,這道可口的炒蘿蔔糕並沒有胡蘿蔔,至少沒有橙色胡蘿蔔,而是分為黑色或白色兩種,簡潔明快、美味可口。新加坡炒蘿蔔糕的主要食材為米粉和白蘿蔔。將米粉和白蘿蔔絲混合再蒸熟,然後切成小塊,和蒜、雞蛋和菜脯 (腌制蘿蔔乾) 一起烹炒。這些細膩滑嫩的炒年糕就是潮州方言中的「菜頭粿」,幾乎可以在每個小販中心找到。食用時或為黑色(加甜味黑醬油炒制)或為白色(原汁原味)。

位於樟宜新上路的這家名為松洲蘿蔔糕的店,堅持自己的本真,並自己生產製作研製蘿蔔等調味料。這裡絕對沒有任何不切實際搭配,一切都是那麼實在,包括提供的腌白蘿蔔和大蒜。因此,這家店深受本地人的喜愛。

地址:207 New Upper Changi Rd, Singapore 460207
電話:64446440
人均價格:中份 ¥ 20 元
營業時間:6.30am -8pm , Closed Sun
羅惹
「羅惹」是馬來文,在馬來口語中意為「不拘一格的混合」,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餐前開胃菜和配菜,也是一道健康的營養小吃。它是一種混合了蔬菜、水果和油條的本地色拉,覆有厚厚的黑色醬汁,綴以碎花生和芬芳的姜花末提味。醬汁是一道羅惹成敗的標誌,其醬汁由釀造的蝦醬、糖、青檸和辣椒醬做成。必須以甜酸辣調製出開胃的混合醬料。通常,醬汁會在大木碗中用木勺調製。只有添加了所有食材並充分混合後,醬汁才算完成。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鮮脆黃瓜和沙葛、菠蘿片、青芒果或未成熟的蓮霧(jambu)等芳香撲鼻的水果、炸油條和烤豆卜。
這道菜雖然看起來普通,不過口感非常不錯,這也形成了新加坡菜的一道亮麗風景。羅惹口味酸甜,醬料與新鮮蔬果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色澤黑黝黝的蝦膏醬儘管其貌不揚,卻味道鮮美,讓人無法抗拒。

順興羅惹「Soon Heng Rojak」就當地人公認的10大排隊小吃之一,就在地鐵Toa Payoh(大巴窯)站出來的地下室美食廣場Food Court里,並不難找,一下手扶梯的右手邊就是!
要買一份來嘗,動輒要等上半小時是等閒事。但見到的所有食客都在耐心的排隊,就知這裡是不簡單的店!

地址:#B1-23 HDB Hub, 480 Toa Payoh Lorong 6
人均消費:依大中小份 ¥ 35~28~21元/份
營業時間:每天11:00~22:00
黑胡椒蟹
黑胡椒蟹是中餐和西餐相結合的一種創新菜,有炒和烤兩種。黑胡椒香料恰如其分地滲入肉中,有新加坡菜典型的口味濃郁的風格。

八道館是新加坡唐人街上的一家當地知名餐廳,門面非常大。這裡的特色就是黑胡椒蟹。蟹的肉質贊到無法形容,超級鮮嫩,值得嘗試。

地址:51 Pagoda Street, Singapore 059212
電話:+65-62222224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12:00-次日0:30
川菜
單提起川菜,想必大家能想得到的就是一個字辣,便沒什麼其他印象了。魚香肉絲、回鍋肉、麻婆豆腐、水煮魚、夫妻肺片等都是川菜中的著名的經典,它們當中雖然不乏辣,但卻有更多除卻辣之外的美味,因為它們的獨特就在於它們善用辣。
在新加坡的牛車水便有很多川菜館,這些經典的菜品也是名揚海外了。川菜的特別在於」味型「多樣,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都是川菜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味品,不同的配比,配出的味道也不一樣,這便是最令人推崇的了。新加坡人的口味偏清淡,所以在新加坡的川菜大多都是有經過過一些改良的,不過這並不影響川菜的口感,甚至還會覺得經過改良的川菜另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