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去年拿下吉寶企業控制權之後,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又將收購勝科海事股份,成為勝科海事在分拆之後的最大直接股東,新加坡兩大海工巨頭——勝科海事和吉寶岸外與海事的合併似乎越來越近。
勝科海事重組資本,淡馬錫將成最大直接股東
新加坡勝科工業及其子公司勝科海事計劃通過發行約21億新元(約合15億美元)的可棄權附加股(renounceable rights issue),為勝科海事進行資本重組,並將勝科海事從勝科工業分拆出來。
勝科海事的可棄權附加股,配售價為每股0.20元,現有股東每持1股可配售5個附加股。其中,淡馬錫控股將分包銷最多6億新元的附加股,相當於附加股的28%。持有勝科海事61%股份的勝科工業將認購其餘總值15億新元(72%)的附加股,通過勝科工業之前給予勝科海事的15億新元未歸還附屬貸款來抵消。
總體來說,在償還15億新元貸款後,勝科海事獲得的凈6億新元將用於運營資金和一般企業用途,包括償還債務。

一旦交易完成,淡馬錫將成為勝科工業和勝科海事的直接和主要股東,分別占股約49.3%和超過29%。根據最終認購水平,淡馬錫可能持有勝科海事29.9%至58%的股份。
勝科工業和勝科海事在宣布這項提案時指出,分拆計劃能夠讓勝科工業專注於能源與城市發展業務,而勝科海事則能夠立即改善現金狀態、資助現有財務與項目,以及加強資產與負債表。
不過,勝科工業和勝科海事將在今年8月底或9月初舉行特別股東大會作出表決,分別通過一兩項議案,這項交易才能落實。
勝科工業股東必須同意集團通過以股票當股息的方式,讓他們擁有資本重組後的勝科海事的股權。股東每持有100股勝科工業股票,將可獲得介於427至491股勝科海事股票,並且無需支付款項。
而在勝科海事方面。由於淡馬錫目前是勝科工業的單一最大股東,隨著勝科工業派發股票,淡馬錫可能會在勝科海事擁有30%以上的股權。因此,勝科海事股東必須批准「粉飾動議」(whitewash resolution),放棄接受淡馬錫強制收購的權利。此外,股東也必須批准勝科海事發行附加股。
勝科海事總裁兼執行長黃東燊表示,籌集凈6億新元資金是考慮到當前和可預見未來的現金流要求。由於防疫措施,致使勝科海事旗下船廠關閉了一段時間,預計將在第二季將出現負營運現金流。此外,勝科海事目前只進行必要的資本支出。
為新加坡兩大海工巨頭合併鋪平道路
據了解,淡馬錫是新加坡政府擁有100%股權的投資公司,成立於1974 年。分析師普遍認為,隨著淡馬錫最終成為勝科海事的最大直接股東,新加坡兩大船企合併的「主旋律」可能就要奏起。
近年來,在油價下跌、海工行業長期疲軟的背景下,新加坡兩大海工巨頭——勝科海事和吉寶岸外與海事運營面臨挑戰。兩家公司的合併屢屢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新加坡分析師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吉寶岸外與海事及勝科海事是全球最大的鑽井平台建造商,有很多客戶及市場是重疊的,因此,兩家合併或者是其中一家收購另一家便能取得更好的規模經濟效益。
分析師表示,勝科海事的情況每況愈下,價值不斷下跌,吉寶企業旗下的吉寶岸外與海事也表現疲弱,兩家船廠急需進行重組;預測合併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吉寶企業收購勝科海事,二是由淡馬錫通過旗下子公司買下兩家船廠。

去年10月,淡馬錫披露將通過子公司以約40億新元(約合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吉寶企業(Keppel Corp)額外30.6%股份。憑藉這筆交易,淡馬錫將擁有吉寶企業最多51%股份,成為吉寶企業的主要股東,進而獲得控制權。
當時,新加坡分析師已經指出,淡馬錫增持吉寶將會為兩大巨頭最終合併鋪平道路。新加坡凱基證券(KGI Securities)的分析師黃感恩認為,這將是兩家船廠合併的前奏,目前淡馬錫已經是勝科海事的主要股東,在交易完成之後將成為吉寶企業的主要股東,這將使合併變得更加容易。
今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和油價暴跌沉重打擊了勝科海事和吉寶岸外與海事。由於油價低迷,油氣公司大規模削減資本支出,並推遲了投資決定;同時,新加坡政府的防疫措施要求船廠不得不暫停造船活動,導致項目進度落後於預期。
勝科海事總裁兼執行長黃東燊預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新訂單都將處於疲軟狀態,復甦將進一步推遲到2021年甚至之後。未來,勝科海事希望減少對海上鑽井市場的依賴,將重心放在天然氣能源供應鏈上,包括陸地和海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LNG動力船。
吉寶企業執行長盧振華也在此前發布一季報時指出,疫情正在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鑒於目前高度動盪的環境和極低的油價,石油巨頭正在削減勘探生產支出,這將會遏制我們剛剛開始在海工領域看到的初期復甦。我們預計,吉寶岸外與海事在不久的將來將會面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