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許翔宇
身患的疾病沒被列入慢性疾病管理計劃的慢性病人,到綜合診療所求診的案例,過去五年增加約34%。這意味,越來越多慢性病人到診所求診時,不能用保健儲蓄支付醫療費。
本地目前有20種常見慢性病列入慢性疾病管理計劃(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me,簡稱CDMP)。患者到綜合診療所看病,可動用保健儲蓄支付部分醫療費;如果到參與社保援助計劃(CHAS)的私人診所看診,可享有醫藥津貼,也可用保健儲蓄支付部分醫藥費。
衛生部長顏金勇上周書面答覆工人黨阿裕尼集選區議員嚴燕松詢問時說,2014年,非CDMP慢性病患到綜合診所看診的人次達41萬9000;2018年的人次增至56萬3500。非CDMP慢性病症包括過敏性鼻炎和軟組織病症。
至於非CDMP病人到CHAS診所看診人次,由於他們未能享有CHAS的慢性病津貼,衛生部並沒有收集有關數據。
CDMP計劃涵蓋的疾病過去幾年已陸續增加。衛生部會定期檢討可列入計劃的疾病。
顏金勇說,疾病即使沒有列入CDMP計劃,病人仍可到綜合診所看診,享有醫療費津貼,到CHAS診所求醫也可享有針對急症的津貼。有經濟困難者,在公共醫療機構求診,皆可申請保健基金資助。
受訪家庭醫生指出,甲狀腺疾病、荷爾蒙失調、痛風及濕疹等,是他們較常接觸的非CDMP病症。天職藥房家庭醫生梁俊傑認為,為幫助更多慢性病人減少醫藥費現金支出,政府可考慮擴大CDMP計劃,同時不妨也檢討現有的CHAS津貼額。
東北醫療集團全科醫生張琪認為,CDMP計劃若可擴大是好事,但慢性病人需長期治療,相信政府得從宏觀角度考慮加以衡量。
去年少過15%CDMP病人 提取500元保健儲蓄頂限
目前,CDMP病人每年最多能從保健儲蓄提取500元。顏金勇說,去年,在計劃下動用保健儲蓄的病人,少過15%達到提取額頂限。明年1月起,CDMP病人治療的疾病有兩種或以上,保健儲蓄提取額頂限,放寬至每年700元。
衛生部也會定期檢討保健儲蓄提取頂限,在幫助國人負擔當前醫療費用,和保留足夠保健儲蓄應付長期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