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iasu文化」的氛圍下,即便是新加坡學校很早放學(大都是下午一至兩點放學),家長也是毫不鬆懈地仔細規劃孩子的各種補習班和輔導班。
新加坡的孩子到底有多「忙」、多「苦」?
在《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這個紀錄片中,有爸爸吐槽說:
「假期根本稱不上假期了,暑假的時候,他們至少要提前3個星期返校,一個月的假期,他們還要學習3個星期。」
媽媽更是形容自己的孩子就好像是做了一份全職工作:
「這就好像是一份全職工作,她早上跟爸爸同時出門,晚上又跟爸爸同時回家,我到晚飯時間才能看到她,吃過晚飯後,她又要做學校的家庭作業,還要做補習班的作業。」


總能聽到有人說「中國孩子太苦了」「中國孩子學習壓力太大了」。殊不知,中國現有的高考制度,真的已經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米粒媽頻道 : MilimaPinDao (點擊可關注))
在新加坡,小學會考提前分流;
在韓國,高考比我們還要瘋;
在日本,考生依然拚命擠名牌大學獨木橋;
在美國,看似輕鬆,實則不然;
千萬別在別人努力精英教育的時候,你還在「快樂教育」。
新加坡方面的數據顯示,有一半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考取了小六會考中三分之二的高分,從而進入更好的學校,獲得社會地位的提升。

聞名於全世界的新加坡教育,神秘面紗的背後,也有著無比殘酷的競爭。這世上哪裡有什麼真正的靜待花開?只要身處社會就會有競爭,只要有競爭就會有淘汰。
總能聽到很多人說,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但其實,我更想說,社會更像是一個大篩子,把細小的、微不足道的小沙粒統統篩出去、淘汰出去。就像我們無數人從上學、升學、考大學、畢業找工作、步入社會、成家立業一樣,每一步都是一次分流。
你不面對現實,不努力,不爭取最大化的主動權,那就會被無情地分流到中下層。
說到底,人這一輩子,是主動選擇和被動分流的過程,萬幸,相對於新加坡的分流教育體制,至少我們還有一視同仁的「高考」,讓我們的孩子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贏得人生的入場券。

新加坡教育確實有他殘酷的一面,但話說回來,新加坡數學也確實是很牛啊,亞洲國家中,要說新加坡數學最牛一點也不為過。
新加坡數學融合了中西數學的特長,注重中國數學難度的同時,又強調西方數學的靈活,學起來一點也不枯燥。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採用新加坡數學教材進行教學了。
為了滿足媽媽們想讓孩子接受到全球頂尖的數學教育,及在眾多媽媽的號召下,我特地請來了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數學博士為大家開了新加坡數學課。
課程完全按照新加坡主流小學教材來講,跟新加坡頂尖小學同步,每節課老師會講一個數學相關的小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會布置課後作業,下節課會根據作業進行講解。米粒就是這樣一路跟著學,現在數學成績提高了很多(老母親我心裡別提多興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