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46年,打擊樂手手持印度傳統鼓,
隨著信徒邊走邊敲擊鼓樂,為大寶森節遊行帶來新的生命與活力。
共有超過8000名信徒參與了遊行。
1月21日早上7時起,就可看到大批信徒從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印度廟出發。
與往年不同的是,
信徒步行前往位於登路的丹達烏他帕尼印度廟(Sri Thendayuthapani Temple)的路上,
多了手持印度傳統鼓,沿途奏樂遊行的打擊樂手。

(圖片來源網絡)
平均每五隊背著針座「卡瓦迪」(kavadi)的信徒,
就有一組人有鼓手跟著大隊。
只見渾身扎滿鋼針和鋼線的信徒跟著遊行樂手打鼓或吹奏笛子的節拍時而前進,
時而在原地起舞。

(圖片來源網絡)
政府於1973年以防止不同群體間的競爭導致公共騷亂為由,
頒布條例禁止任何信徒在遊行時奏樂,
直到2016年才放寬條例,在原有的音樂播放安排上,
沿途設置現場演奏處,但鼓手仍不能全程跟著信徒走。

(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條例進一步放寬,樂手可使用傳統印度鼓,沿途為信徒伴奏。
不少信徒都積極加入以表示對條例的放寬的歡喜。
其中一位鼓手背著30斤重的樂器也很開心的表示「走完這條路需要體力和耐力,
音樂能讓我們更集中精神地完成這件事。」
目前每一個「卡瓦迪」遊行隊伍只能有一個鼓手隨行,
而且鼓手得先到HEB註冊才能沿途伴奏。
很多民眾表示,有鼓手現場伴奏是很不同的,能夠增添節日氣息。
讓信徒在大寶森節還願時有更好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