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案飆升,今年上半年,10種詐騙方式就涉及1億6800萬元(約5億400萬令吉),比去年同期增長近3倍。
根據新加坡警方發布的今年上半年犯罪數據,警方共接獲1萬9444起報案,其中詐騙案仍最受關注,多達8403起,比去年同期增長16%。其中,最嚴重的四種詐騙案為電子商務騙局、招聘騙局、貸款騙局和投資騙局,數量占10種騙局的54.8%。10種騙局所涉及的金額達1億680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6350萬元(約1億9050萬令吉)增長近3倍。

警方近日召開記者會,公布上半年犯罪數據。(聯合早報)
增幅最大的招聘騙局在今年上半年共達658起,翻了近16倍,涉及款項也從去年的6萬增至650萬。
商業事務局反詐騙中心也在頭半年共接獲涉及超過2億元(約6億令吉)的7400個報案,當局成功凍結5400個銀行帳戶,追回近6600萬元(約1億9800令吉)。
警方指出,行騙者通常在網上登廣告或發簡訊,當受害人聯繫對方後,行騙者前幾次會給受害人一點「甜頭」,但隨著交易額增加,行騙者就失聯。警方也表示,任何人都能成為詐騙受害者,其中不乏教授和律師,公眾需小心提防。
新加坡警察部隊反詐騙部門副助理警察總監葉葛心表示,打擊詐騙需要社區的共同努力,警方通過多項措施加強打擊詐騙的力度,例如反詐騙中心在去年啟動「Project Frontier」計劃,讓警方與30多個金融機構,電信公司與網絡購物平台密切合作,攜手打擊犯罪。
利用辨識科技來檢測潛在受害者
反詐騙中心也在今年7月推出「Project COMBAT」新計劃,利用辨識科技來檢測潛在受害者,並及時向他們發出針對性警示,避免公眾掉入陷阱或蒙受更多的金錢損失。
警方也將繼續與其他海外執法機構以及本地各大商業組織合作,一起杜絕詐騙。
警方表示,行騙者利用公眾在疫情期間的不安和脆弱心理進行詐騙,手法也層出不窮。
新加坡警察部隊心理學家主管卡羅琳·米斯也表示,行騙者一步步引誘受害者上當,當「投資」金額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時,受害者往往很難做出理性抉擇。她也指出,行騙者也利用人們想賺快錢的心理,先用小恩小惠引受害者上鉤,當受害者想脫身時,對方則會慫恿受害者投「最後一筆錢」就能套現,然後失聯。
非禮案有786起 比去年同期增長38.6%
除詐騙案外,警方在上半年接獲1萬1041起報案。其中非禮案有786起,比去年同期增長38.6%,發生在公共運輸上的案件也增加。
另外,偷窺案也從去年的146起增至今年的242起,案件通常發生在公共運輸、住家和商場。
警方正與公共運輸運營者合作,提高公眾意識,也提醒乘客保持警惕,及時報警也能給警方辦案帶來重要幫助。
擅闖和偷竊相關案則減少了400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