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美味,在攤販手裡

2021年04月12日   •   1萬次閱讀

‍‍‍‍‍‍‍‍‍‍‍‍‍‍‍‍‍‍‍‍‍ 「在中國,如果不想做飯,人們會點外賣。而在新加坡,如果不想做飯,大家就去樓下的小販中心。」

新加坡人不怎麼做飯,一日三餐幾乎都可以在小販中心解決。早晨一份咖啡多士,中午一碟海南雞飯,夜晚再來碗魚頭米粉。「國民食堂」由此而來。

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是新加坡流動攤販的集中地。因為以售賣熟食為主,也被稱為熟食中心

去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新加坡小販文化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加坡鬧市街景。/unsplash

小販中心裡,有南洋真滋味

「了解了小販中心,也就讀懂了新加坡。」

點單的叫喊聲、碗碟的碰撞聲,地處熱帶的星島長夏無冬,空氣總是炎熱。

用餐時間一到,上班族便魚貫而出,湧向周邊的小販中心。他們動作很快,心中早有目標,自覺排成長隊。

桐記的老字號牛肉粿條,牛肉湯需經一天一夜的熬制;聯合本記的煲仔飯,全程用炭火爐燒熟;現做現賣的香脆咖喱角,售完即止;竹腳中心的黃姜飯很有內味;椰漿飯配冰可樂,飽肚解渴;售價5新幣的雲吞麵,帶菜心和叉燒。

在街頭吃早餐的人們。/unsplash

熱辣擁擠的小販中心,呈上的是最直接的好吃與實惠。地道飲食,一攤一味。選擇之多常讓經驗豐富的老饕也不知所措。

小販中心售賣的食物,飯、面、小吃是基本的大類。人口組成多元的新加坡,口味自然也混雜。在小販中心,四大種族的代表美食皆可覓得。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聚集於此,並肩做生意,埋頭大快朵頤。

品味獅城,小販中心無疑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

這個常年被票選為全球最貴城市的地方,以生活成本高昂而知名。但在小販中心,你可以找到最平價的米其林美食

高樓林立下聚滿小販和食客的老巴剎美食廣場。/unsplash

2016年,首次登陸新加坡的米其林指南,為「了凡香港油雞飯面」送上了星星。創始人陳翰銘,年輕時跟香港師傅學做燒臘,後來在牛車水謀得一間兩平米的小檔口,開攤做小販。一道簡單美味的油雞飯,買單只需要3.8新元

2019年,58家上榜米其林「必比登」的餐館裡,過半數出自小販中心

大華肉脞面,被稱為小販中的陳年老字號。扁魚、餃、紫菜、冬菜,豬肉片、豬肝、豬腰、豬肺,不同於普通閩式肉脞面的簡單兩味,大華的配料可謂豐盛。湯頭用肉骨熬,紫菜由炭火烤,扁魚炸得酥脆,紮實的味道讓人吃得心滿意足。傳承三代,早有大批擁躉。

新加坡小販文化下的美食。

天天海南雞飯,擠滿慕名而來的食客。米粒飽滿、噴香可口的雞飯,源自烹煮過程中的不停攪動。混合醬油蚝油的秘制調味,煮滾後淋在白斬雞表面,能提升鮮味,更襯嫩滑

廈門街美食中心的和記肉粽50年只做一道菜。薄糯米包裹瘦肉栗子的粽子,是傳統的福建味。舊機場路的多麗哥粿汁,午飯時間總是大排長龍。

知味鮮大蝦面、興、青山菜頭粿、吃飽先、福海咖喱雞面、全記起骨滷鴨、柴船頭羊肉湯真善美沙煲叻沙、真之味香港靚湯,市井美味,引人垂涎。

一份帶飲料的正餐不出10新幣單點主食價再折半。和其他地方的精緻必比登不同,星島的「抵食」貨真價實。

等待「了凡香港油雞飯面」的食客。/unsplash

小販中心,熱帶建築的代表

亞洲富豪落地新加坡,第一頓飯先去紐頓熟食中心。這是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的開場。

這部現象級電影因為刻板印象飽受爭議,但其中對於小販中心的描繪倒是非常準確。

在桌子在放上一包紙巾,是當地人的常規占位操作。先找位置後點餐,用餐體驗更順滑。衣著細節同樣貼切。想要享用平價美味,必先要做好與熱浪共處的準備。富人光臨,也不例外。在沒有空調的小販中心,背心短褲無疑是更明智的選擇。

小販中心內部。/ Wikipedia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大多建在市鎮的組屋區,上百個攤位緊挨密布,填滿建築的首層。吊扇小風扇,固定的彩色桌凳,便是一個小販中心基本的配置。

檔主在小格子裡烹煮,食客在一旁用餐。「雖然有點熱,但環境還算舒適。」新加坡建築及城市史學者賴啟健表示,小販中心是熱帶建築的代表

上世紀50年代,小販中心運作模式初現雛形。為改善交通及食品安全狀況,新加坡政府建起了遮棚,流動攤販開始定點經營

70年代,城建規劃再次更新。配備廚房、水龍頭等基礎設施、桌椅齊全的小販中心開始建立。小販入室有瓦遮頭,衛生條件也得以規範。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大都建成於這個時期

滿足口腹之慾之餘,建築本身和周邊社區也值得一看。

俯瞰老巴剎美食廣場。/unsplash

位於市中心的老巴剎美食廣場資歷最深。這座有120多年歷史的建築由蘇格蘭鋼架鑄成,是東南亞最古老的維多利亞建築之一。如今是受保護的國家古蹟

麥士威熟食中心地處歷史文化街區,對面就是佛牙寺。鄰近的安祥山和客納街是另一種風情,西式酒吧眾多,適合微醺

中峇魯市場靠近市中心的老組屋區。古樸的建築帶點簡約的包浩斯風格,現在已經成為創意人士的聚集地,開了很多新派的咖啡館、獨立書店和唱片店,氣氛很是悠閒

新加坡植物園風貌。/unsplash

亞當路熟食中心旁邊是大名鼎鼎的新加坡植物園,步行只需十分鐘,沿途還會經過靜謐的天鵝湖。牛車水是純正的唐人街味,ABC磚廠被藝術園區圍繞,濱海露天熟食中心就在海灣旁,南洋風味,有新有舊,每個新加坡人都有自己偏好的小販中心

如今,整個新加坡共有過百家小販中心分布於各地。它們和商業步行街、社區廣場、地鐵公交站點一起,組成功能完整的公共空間,服務著居民的便利。

和港、台、馬來西亞的小販不同,新加坡的小販入室但不上樓,仍接地氣,受管理但負擔輕,有秩序而不失活力。兼顧不同階層需求,包容短長期的考量,小販中心,眼裡有小販。

庶民飲食,撐起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

小販文化在成為文化之前,其實也只是尋常物。

草根階層小本經營,在幾平方米的小空間裡謀求生活。柴米油鹽,才是現實。半世紀前的走鬼小販,和當今的攤位檔主,所求並無差異。

菜市場攤位一角。/unsplash

賣魷魚雍菜的潮汕大叔,70年代也曾經是一名「走鬼」。擺攤技能沿襲自上一輩,至今店名還是用的父親的名字。61歲了,依然是凌晨四五點就要開始準備,一站就是一整天。

做煎餅生意的印度媽媽,一個人要帶四個小孩。剛開始做小販的時候,只想當場放棄。但是生活並沒有給她太多選擇。一眨眼,兒子都比她高了。吃了好多年的苦,如今只覺得感恩。她說,真是太好了,終於都熬過來了。

在芳林開檔的老太太,廣式米粉一賣就是一輩子。在她爸爸做小販的年代,買一雙5角新幣的拖鞋都是一種奢侈。那時候,別人譏笑為何節省至此,爸爸只是回復,「因為我有一個家」

鬧市裡的商販。/unsplash

迷途的中年人在這裡重頭來過,患難夫妻在煙火氣里互相依靠。庶民美食,出自庶民之手。上萬個攤位背後,是最平凡的百姓。

一碗雲吞麵,從3角賣到5角,又從5角賣到7角,一點一點撐起整個家。「討生活不能怨,怕辛苦就回家睡覺吧。」出名不是天降的運氣,而是遲來的獎賞。你看那些檔主,哪位的腿腳沒有靜脈曲張的痕跡。

小販文化申遺成功後,新加坡首先致謝的,是行業里的從業者。「滿足國人口腹之樂,豐潤國家精神滋養」,舌尖上的新加坡,由辛勞與汗水共同打造。

於遊客,小販中心是活色生香的城市體驗;於居民,是平常生活的重要構成。「若是沒有小販中心,今天我們的生活面貌會很不一樣。」

街頭巷尾的小民生活。/unsplash

小販中心依組屋區而建,而組屋又承載了新加坡逾八成的人口。黃皮膚黑皮膚,有錢的沒錢的,都在同一個屋檐下用餐。新加坡人在這裡填飽肚子,在這裡閒談社交,在這裡度過日辰。人們珍視這些並不高級的地方。

在新加坡的網站,你甚至可以找到動畫化的小販中心地圖指引。信息之詳細,分類之清晰,具體至每一個檔位的號碼、名稱和營業時間。對於當地小販文化的保育,其中用心可見一斑。

1/2
下一頁
新加坡總理的家鄉菜?聽說全島最好吃的11家海南咖喱飯都在這了
2025年04月29日   •   6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找一碗老潮汕味,到哪裡吃粿汁?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矮子餡餅來到新加坡牛車水咯!外皮酥脆掉渣、內餡軟糯,口感層次超豐富😋
2025年04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 在這裡有數之不盡的美食
2025年04月30日   •   5814次閱讀
在新加坡烏節路18.8新++吃到撐!火鍋、燒烤、韓餐、咖啡館也太全了
2025年05月02日   •   5301次閱讀
新加坡夜宵大搜羅:美食寶藏等你來打卡
2025年04月26日   •   4617次閱讀
新加坡盛港10家咖啡廳氛圍感超濃!甜品、小吃、冰淇淋低至5新
2025年04月26日   •   3249次閱讀
有一種美食,在新加坡叫蝦面,在檳城叫福建面,在新加坡哪裡品嘗?
2025年05月02日   •   1710次閱讀
💥米其林美食推薦!名古屋鰻魚店「Unagi Yondaime Kikukawa」終於登陸新加坡😋🍱
2025年04月29日   •   1368次閱讀
收藏!新加坡全島最好吃的15家雞飯攤都在這了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一:協勝隆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二:瓊華昌
2025年05月03日   •   342次閱讀
🍨 澳大利亞最火的Gelato來啦!40種口味任你選,每周輪換5種驚喜菜單,吃貨們準備好了嗎?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 夜貓子福利!新加坡竟然有這麼多宵夜好去處🤤 宵夜不要只會想到MCD了啦👋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2025亞洲50最佳餐館成績出爐🎉今年新加坡7家餐館入榜!快來看看誰在榜上😘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三:喜園
2025年05月03日   •   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