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裝飾的紐頓熟食中心。/Wikipedia
但和芸芸傳統一樣,新加坡的小販文化目前面臨著傳承的難題。起早摸黑的辛苦活,顯然不是理想的事業志向。掌勺的當家人,大多已至知命耳順之年。年輕一代如何選,隨年輕人去。
「他們願意就接,不願意的話,也就到我這裡結束啦。」
嬉笑著,一份熱炒又上碟。

小販文化下的米其林美食。/unsplash
一邊是消退危機,一邊是變異病毒。受疫情影響,依賴傳統渠道經營的小販生意更是大受打擊。非遺光環,未必留得住這風味。不知道下一次再遊星島,旅遊書上圈定的小店,還在不在呢。
參考資料: BellyOf A Nation 2, 2020-11-20, CNA Insider
城市案例:
新加坡小販中心的內在秩序,2015-7-1,澎湃新聞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
李顯龍感謝經營者,2020-12-18,環球時報
新加坡小販文化四階段演變美食中心兼族群社交,2020-12-19,CNA
南洋真滋味:新加坡小販中心大起底,2015-4-17,澎湃新聞
庶民美食的逆襲——新加坡米其林指南有何玄妙之處,2018-8-9,澎湃新聞
日常生活在這裡 走進新加坡組屋區,2018-1-15,早報 消失中的小販文化,2011-7,梁燕玲
本文授權轉載自九行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作者:庫珀
庫珀
編輯 | 二叔公
排版 | 懸青魚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