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最近幾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亞型EG.5毒株的本土病例增加,占所有社區病例的近兩成。受訪傳染病專家預計,感染上述變種毒株的本土病例會增加,但情況不會讓人擔憂,因為估計不會出現大量嚴重或死亡個案,與其他同樣出現這個毒株感染的國家情況相似。
新加坡衛生部網站顯示,今年第30周(7月23日至29日)和第31周(7月30日至8月5日)的冠病確診病例分別為4951和3485起,入院分別為102人和88人,進入加護病房則各有3人,情況沒顯著改變,確診和入院人數反而稍微下降。
新加坡今年5月初發現首起Omicron亞型EG.5毒株的本土病例,最近幾周感染這個變種毒株的本土病例,占所有社區病例的近兩成。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全球衛生)許勵揚副教授說,EG.5的症狀與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其他變種病毒沒什麼不同,症狀也與流感等多個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和感覺疲勞。
EG.5屬於Omicron的亞型變異毒株XBB,與其他Omicron XBB子系無顯著差異,但EG.5的傳播率似乎很快,在幾個國家已超越主要的Omicron亞毒株。
許勵揚建議,民眾遵循新加坡衛生部疫苗接種的建議,尚未獲得最低保護的人應接種疫苗,今年仍未接種疫苗追加劑的老年人也應接種。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醫生預計,EG.5的本土病例會上升。
「過去6個月EG未出現前,沒有一個毒株領先其他的毒株。它更改刺突蛋白,可能逃避以前的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力,估計許多曾感染冠病病毒的人會再次受感染。」
他指出,對多數人來說,EG.5亞毒株不是大問題,因為有九成的健康人口會出現普通感冒症狀且良好康復,一成患者可能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康復,即使他們過去確診時恢復得很快,患有慢性疾病或曾患嚴重冠病病毒的人,將面對同樣糟糕的經歷和住院風險。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則認為,由EG.5引起的病例可能持續穩定,然後會隨著下一個傳播性更強、毒性較低的亞毒株出現而緩慢下降。
他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EG.5亞毒株比之前流行的Omicron冠狀病毒2更致命或更嚴重。
「研究還在進行中,以確定新加坡目前可用的疫苗是否對這種特定毒株有效。(新加坡)衛生部正在持續監測疫苗的有效性,我們會很快獲得一些新加坡數據以協助指導疫苗接種的策略。」
全家庭診所的陳彥元醫生留意到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越來越多,但無法判斷患者是否感染EG.5,因多數患者拒絕接受抗原快速檢測,冠病核酸檢測也不再是患者的例行檢測。
他建議,民眾遵守新加坡衛生部建議的疫苗接種時間表,即使沒打算出國旅行,也應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因為診所發現的流感病例數量,其實比冠病病例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