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Stacked Homes
5)市中心的Clifford Centre
和黃金坊一樣,位於新加坡最核心地區、萊佛士地鐵站某出口一出來就能看到的建築——吉利福中心Clifford Centre,也於前年年底宣布翻新改造。

圖源:estate.sg
這裡的租金曾經十分優惠,在過去的十年里,僅僅是略有漲幅,這也就導致裡面的餐飲價格非常實惠,是新加坡金融區很多打工人習慣用餐之地。
據悉,之後這裡將翻新至50層,面積擴大36%!也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重新回歸......

圖源:海峽時報
6)新加坡賽馬場Turf Club
去年6月剛剛宣布。
在國會上,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在出席一場記者會時宣布:
新加坡賽馬場用地將在2027年4月關閉,今年10月舉辦的第100屆新加坡金杯賽事,將是本地的最後一場賽馬。

圖源:Todayonline
雖然賽馬活動在新加坡已有181年歷史,但最近幾年前往觀賽的人數實在是太少,單日觀眾甚至坐不滿所有觀眾席的十分之一!
部長說,政府已經針對這個面積約200個足球場大小的地段有了初步想法,主要是想用於建造住房,另有一些地段則考慮也會考慮用作其他用途,包括娛樂和休閒。
這一片土地將和新加坡北部地區發展計劃,比如兀蘭關卡重新發展工程以及林厝港的高科技農業食品區相結合。

圖源:AsiaOne
雖然,我們目送了很多新加坡記憶的離開。
但是,有舍就有得,新加坡未來的規劃中,未必就沒有滿滿的驚喜。
比如,新加坡金沙酒店,馬上就要在現有的三座酒店大樓西側空地上,開發新的酒店與零售業項目。據報道,第四座酒店大樓面積將達15萬3100平方米,包含超過587間客房,還有1萬2185平方米的零售業空間!

不再「孤零零」的金沙酒店,圖源:濱海灣金沙
新加坡超震撼長遠規劃
新加坡是個土地資源有限的小島國,因此,重複利用已有的土地,並通過填海造地的方式擴充領土,是新加坡一貫的國策之一。
①「長島」計劃
去年11月底,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升官宣長島發展計劃。
「長島計劃」的範圍由市中心附近的濱海堤壩,一直至離機場也不遠的丹那美拉渡輪碼頭!

圖源:URA
根據現有估計,「長島計劃」占地面積約800公頃(8平方公里),總長約18公里,整體面積差不多有1142足球場大小。
通過在新加坡東海岸水域填造三塊土地,形成一個「島鏈」保護新加坡本島。
「長島」將和現在的東海岸公園平行。兩地之間的水域,將成為新加坡第18個蓄水池。

「長島計劃」構想藝術渲染圖,圖源:Todayonline
此外,待「長島」建設完成後,政府將對這裡進行大規模開發。
不僅要在這裡興建住宅,還要在這裡建設生活娛樂設施以及工業園設施等等,現有的東海岸公園增添20公里的濱水公園。

渲染示意圖,圖源:BiodiverCity(BIG)
未來,這一片地方將變成住宅休閒工業三合一的新加坡最in區域之一!

「長島」未來生活藝術渲染圖,圖源:URA
②新加坡的「地下王國」
既然地面上的空間有限,何不把目光放在地下呢?
早在2002年,新加坡政府就宣布「要在地下再建一個新加坡」。
幾年前,一份藍圖公布,詳細描繪了未來我們可能住在新加坡地下的日子。

圖源:見水印
在政府的設想中,這個「地下王國」將由一下的幾點組成:
集合電纜、輸送管和水管等的公共服務設施隧道
地鐵及交通網絡(包括道路)、零售空間、停車場等
深層隧道污水處理系統
電網輸電電纜隧道
地下液態碳氫化合物儲存設施
地下防衛設施

濱海灣地區將是一個重要的地下區域,圖源:LushHomeMedia
1)新加坡越來越四通八達的地鐵
新加坡地鐵線路正在不斷擴張中,湯申-東海岸線地鐵第四階段預計將在今年內通車。
今後幾年,裕廊區域線預計在2027年至2029年的三年期間,以三個階段,每年開通一個階段,陸續完工通車。
而地鐵跨島線工程也在同步進行中,大概在2030年左右可以開始運營。

圖源:Land Transport Guru
2)新加坡前瞻性地下排污系統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原有排水系統所承受的壓力逐漸增大,早期建設的排水系統已難以滿足當前新加坡的需求,甚至影響城市的安全和正常運行。
為此,公用事業局拿出了一份名為DTSS的深層隧道污水處理系統!

DTSS系統通過使用深層污水隧道,將全島污水輸送到位於沿海地區的水再生廠。
經過處理的污水被進一步凈化成超清潔的高級再生水,稱為新生水(NEWater),或者通過排污口排放到大海。
當局預計,待DTSS項目完成後,將可減少50%的市政污水用地!

3)一些地下防衛設施及儲存設施
雖然新加坡目前看起來沒有國防壓力,但未雨綢繆,新加坡還是將一個軍火庫搬到了地下!

圖源:SG101
另外,在2014年,新加坡建成了東南亞首個地下儲油庫。
該儲油庫耗資9.5億新元,位於海床以下距離地表150米處,共有5個單獨的儲油空間,油庫最終完全投入使用後,將可儲存147萬立方米的液態碳氫化合物,容量相當於600個奧林匹克游泳池。

圖源:見水印
4)全島三地區規劃中的地下城
濱海灣、裕廊創新區和榜鵝數碼園區,未來將會建造一個面積達到650公頃的地下空間。
此舉是打造新加坡地下城市地圖的第一階段。這些地區的地下將配備交通樞紐、步行街、自行車道、公共設施、倉儲和研究設施、工業應用、購物區和其他公共空間,分別位於裕廊、榜鵝和濱海灣的地下8米、15米和25米。



黃色區域為地下空間,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越來越大,現在看來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命題,而是一個即將發生的事實了。
之前,新加坡「規劃之父」、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的前總設計師劉太格在一個論壇上提出:新加坡的人口1000萬也不離譜!
這句話,被外界廣泛解讀成了政府的「野心」。

來源:海峽時報
只是,眼看新加坡人口馬上就要突破600萬了(去年人口簡報是592萬人)......
或許,留給新加坡政府的時間可能也沒那麼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