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辦公新風尚,「工作艙」或顛覆裝修業
疫情之下,辦公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究竟是居家辦公?
還是辦公室辦公?
辦公室辦公如果控制安全距離?
辦公室辦公如果更好的防疫?
在新加坡職場,「工作艙」開始走紅...或將顛覆裝修業...
疫情下工作模式面臨調整,新加坡越來越多企業引進獨立工作艙讓職員使用。
特別受到採用開放式辦公空間的企業,以方便職員進行視訊會議等。
新加坡一家室內設計公司採用開放式辦公空間,原本只有一間會議室,後來設置了擁有隔音設備的工作艙。它所占用的面積不大,職員可在艙內進行各種會議。
這樣的工作艙有助避免干擾到在辦公室的其他人,而且也無需申請執照來改裝空間,或是增加噴水滅火器,所以很方便。

(圖:來源自網絡)
工作艙最大的特點是艙體結構的無縫設計帶來了全新的工作體驗,以簡單的方式為員工提供了專注思考和工作的空間。
工作艙可以用在大小不同的辦公空間裡,提供完美的隱私保護,成為員工舒適辦公、創新工作的好地方。
有了工作艙,人們不用再躲到會議室找清凈,會議室也恢復了原本的功能。

(圖:來源自網絡)
目前,一家公司要如何在有限的辦公空間內打造平衡個人專注與團隊協作的辦公空間其實也是一個新挑戰。
不少企業採用隔音艙,因為對他們來說這類隔音艙組裝過程快,只需要短短几個小時,靈活性也非常高,可以在開放式辦公室打造私人工作空間。
目前上不僅有單獨的工作艙,還有一些工作艙可容納十多人的會議艙,價格從8000多元到3萬多元不等。
相比傳統的會議室,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重複使用,而且靈活機動,安裝快捷。
在疫情下,工作艙更成為新加坡職場的寵兒...
在一些學校和科研機構也開始引入類似的工作艙,在裡面辦公真是件很酷的事情!

(圖:來源自網絡)
除了工作艙,現在不少公司也在嘗試使用移動辦公倉,鋼架艙提供了辦公室空間,可以輕鬆拆除、改造,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
這其中一個大型的中央艙可以滾動到新位置,同時每個艙的木板都能滑動打開、關閉或完全移除。

(圖:來源自網絡)
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拆除並重新搭建。
工作艙四周固定了OSB合成木料材質的白色漆面板,可以前後滑動,將自然光與新鮮空氣引入其中。
每個空間正面設置有半透明捲簾,需要的時候可以放下,從而獲得更高的私密性。
天花板的橫樑上設置了條形照明,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改變色調。

(圖:來源自網絡)
這樣的辦公環境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