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和新加坡已成為中國以外疫情最顯著的國家,兩國的抗疫路徑將成為重要的國際參照
文 | 記者 王自勵(發自北京)
特派記者 陳立雄(發自日本東京)
兩個亞洲鄰國日本和新加坡,已成為新冠肺炎病毒侵入的「重災區」。截至2月20日晚,日本境內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94例,並已出現1例死亡;若加上停靠在日本橫濱港的郵輪「鑽石公主」號上的感染人數(634例、死亡2例),則歸類於日本的感染者多達728例,高居全球第二。新加坡確診病例則在2月21日晚累計達85例,緊隨韓國(208例),位居全球第四。由於國情、政治生態、社會文化不同,日本和新加坡抗疫的風格與手段迥異。將於2020年7月主辦東京奧運會的日本安倍政府,疫情之初偏重「邊境防守」政策,對海上郵輪感染源也選擇了消極防堵為主。這一保守做法,卻未能阻止日本島內感染者的激增,反而令日本在此輪防疫戰中愈發被動。
除了疫情發源地中國,此輪新冠疫情中最引人擔憂的趨勢出現在日本。截至2月20日晚,停靠在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已有3063人完成篩查,其中共檢出634人感染病毒,陽性率約為20.7%,這些確診者中有29人為重症,占全日本重症病例的大多數。還有兩名日本籍病患在下船救治一周後死亡,均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者。同時,日本國內疫情也呈升級之勢。從北端的北海道到南端的沖繩,如今日本已確診新冠肺炎者不僅包括計程車司機、導遊、大巴司機等和境外遊客互動頻繁的工作者,病毒還傳播到了醫生、檢疫官員和搬運罹病乘客下船的急救隊員身上。近期日本國內新增的確診病例中,感染途徑不明者也越來越多。儘管從2月19日兩周海上隔離期屆滿時起,「鑽石公主」號已開始允許病毒篩檢呈陰性的乘客分批下船,但不少觀察者認為為時已晚。此次新冠疫情面前,日本政府對「鑽石公主」號的處理方針被批評為「充滿混亂,沒有系統性」,甚至被視作一次「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反面教材」。
在2020年2月8日播出的一段錄音講話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此次新冠疫情描述為對新加坡「社會凝聚力和心理彈性」的一場考驗。「面對新病毒的惶恐,我能夠理解。但恐懼比病毒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在這段用英文、中文、馬來語三種語言發布的演講中,李顯龍呼籲新加坡民眾以平常心對待疫情,團結一致抗疫。他還強調,新加坡政府已提前籌謀,因此準備充分,未來也將視疫情的發展,及時調整對策。就在李顯龍發言的前一日,新加坡衛生部將新冠疫情的警報級別從第二級「黃色」上調至第三級「橙色」,僅次於預示疫情最嚴重的級別「紅色」。此舉一度在新加坡島內引發民眾哄搶和囤積大米、衛生紙、方便麵的亂象,但李顯龍發表講話後,這一恐慌局面又很快得到平息。曾在世界衛生組織任職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Tikki Pangestu認為,李顯龍的演講「慎重」且「注重平衡」,是一次官民之間風險溝通的良好示例。他向財新記者指出,此段演講即反映了新加坡政府的抗疫思路:確保疫情信息公開、透明,採取「經過仔細斟酌的、以證據為基礎」的做法,同時始終試圖避免反應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