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西部地區正在實施一項巨大的地下管網鋪設工作,在最深55米的地下鋪設直徑6米的排水管道。政府將這項工程視為下水道中的「高速公路」,該基建計劃總耗資將高達110億新元(約合72億美元)。來自家庭和工廠的污水經過地下管道在密集的凈化設施內集中,成為可以再次利用的飲用水。新加坡國家水務機構公用事業局負責人強調說,新加坡不會浪費一滴污水。
如果2025年全長90公里的地下管網能夠建設完成,由污水凈化滿足的用水比例將在目前40%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新加坡政府的長期目標是,到2060年通過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滿足85%的用水需求。

水資源匱乏的新加坡之所以投入巨資提高用水自給率,主要是為了擺脫對鄰國馬來西亞的依賴。基於1962年簽訂的99年長期合同,新加坡每年以每加侖不足1日元(約合1美分)的價格從馬來西亞獲得大量供水。
但是2018年5月重新執政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以「富裕的新加坡以不合理的低價買水」為由,要求提高水價。而新加坡拒絕加價。一旦關係惡化,新加坡就面臨隨時被停止供水的風險。
根據聯合國的推算,亞洲人口將在2055年之前持續增長。隨著企業生產和個人消費的增長,用水量大增,國家間圍繞水資源的爭奪也將變得更加激烈。在推進循環利用的同時如果不採取節水措施,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仍然會頻繁爆發。
「如果將淋浴時間從10分鐘減少到5分鐘就可以節約45升水,如果用水槽注水洗碗而不是開著龍頭,也可以節約28升左右的水。」新加坡政府不斷呼籲民眾節約用水,每個月的水費明細中都會列出每戶實際用量與全國平均用量的對比數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