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學前階段對兒童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優質的學前教育為兒童提供了建立自信,學習社交技能和培養樂意學習的態度。這些都會為之後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正因為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要性,新加坡教育部特意做出了以下的決定。
10月6日,李顯龍總理在維多利亞劇院與音樂廳舉辦的行動黨社區基金會(以下簡稱PCF)家庭日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為應對榜鵝、盛港和蔡厝港等年輕新鎮日益旺盛的托娃需求,去年PCF把50家幼兒園相繼從原來只提供幾小時的幼兒園服務,升級可以全天託兒的便民場所,為學齡前兒童的家長解綁,為雙職工家庭減負。
在四年間,PCF已經改造了80多家幼兒園!聽到這些消息,相信各位家長一定是喜極而泣!
並且總理還表示:拉丁馬士區和如切區會各自增加一所PCF學前教育中心,共提供420個托嬰至幼兒園K2的學額,踏踏實實為家長謀福利。
尤其是將利用如切中心的蝴蝶公園,把孩子放歸到大自然的懷抱。拉丁馬區的PCF教育中心的附近將建養老院,讓老人照顧孩子,讓孩子逗老人開心。
並且,各位家長也不用擔心幼兒園的費用問題!新加坡對於教育方面一向是不吝惜錢財的!所以各位家長會獲得教育津貼哦!
據悉,家長明年可獲取的額外津貼增加多達240元,多數在職家庭還可以維持更低的託管費用。只要是符合條件的家長,不管就讀哪一家學前教育中心,都會拿到一筆豐厚的津貼。

這樣孩子能享受到精心的照顧,而家長們也可以不用每天那麼勞心勞神,減少了很多的壓力!
不僅如此,上學前教育中心還有利於孩子培養良好習慣。幼兒園老師都是專業人士,加上幼兒園的環境跟家裡也不一樣,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模仿其他孩子的好行為。
孩子們之間也有個爭當好孩子的氣氛,因此,全托的孩子在幼兒園就可以受到比較全面規範的行為習慣訓練。
並且,為孩子提供人際交往的環境全托的集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約束,加上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又有老師的正確引導,孩子全托可以為其人際關係的發展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環境。
也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進入幼兒園之後,老師有一些特別的方法訓練孩子自己穿衣、洗漱、吃飯、學習整理床鋪,用餐後收拾自己的餐具和進行簡單的打掃工作等。
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本能地減少求助、依賴意識,獨立自主的能力能夠得到提高。
可減少育兒理念上的衝突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一般都會找一個與自己育兒理念相同或者至少差別不大的幼兒園。
這就可以避免父母與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之間育兒理念的衝突,導致孩子夾在中間不知所措或者乾脆「投機取巧」,利用長輩之間的育兒矛盾要挾父母,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但是,各位家長也不能將孩子放進教育中心後,就真的是「全托」了,將孩子送進幼兒園之後,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幼兒園概念。可以在孩子面前讚揚他所在的幼兒園,讓孩子明白進入全托幼兒園是因為他很能幹,需要學習更多的本領,是因為老師喜歡他,父母很愛他。
2.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幼兒園探視孩子,而不要一開始就把孩子五天全放在幼兒園。
3.加強親子交流質量。周末應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在一起,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使親子交流質量得到提高。
4.選擇重情感教育的老師。如果孩子入全托,可以幫助孩子選一位充滿愛心、耐心的老師,她能關注孩子的需要。
5.重視家園交流。隨時跟幼兒園和老師保持密切聯繫,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細節,配合老師做好在家的各項工作。

並且,據立思辰留學介紹,新加坡的學齡前兒童福利在可不是只要這一項哦!
1.新加坡政府將發放幼兒教育津貼,家庭收入越低,獲得的津貼越多;
2.政府也將調高學前教育津貼的金額;
3.「幼兒培育輔助計劃」(KidSTART),在未來三年再為5000名孩童提供援助,並且,新加坡政府將在學齡前兒童的投入資金擴大到二十億!
看到如此重視教育的新加坡,各位家長是不是很動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