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由中國人主導的國家,中國人約占總人口的75 %。然而,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沒有上個世紀那麼密切,這是由於新加坡的國家政策和新加坡華人的個人原因。當談到「新加坡華人如何看待中國」時,新加坡青年謝征陽說,「我們不再像祖父母那樣與中國保持聯繫。」這位剛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年輕人現在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高級運營經理。

謝征陽說,對新加坡人來說,我們不再像祖父母那樣與中國保持聯繫。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了解新加坡華人社區的發展。
新加坡早期的國家建設很容易受到那些出於政治目的操縱種族緊張局勢的人的影響。1980年,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併。一些人,特別是那些認為大學是中國教育堡壘的人,認為合併是對中國社會的侮辱。許多人猜測這將削弱中國對新加坡華人社區的影響。雖然真正的動機取決於任何人的猜測,但很明顯,採用英語作為主要工作語言已經導致說普通話的人口減少,從而導致漢語地位的「下降」。

現在可能不是這樣,但是說英語的人可能比說普通話的人更受尊重。有一段時間,一些人甚至驕傲地聲稱他們不會說普通話。儘管我們中的一些人對母語的掌握令人沮喪,但近年來,母語的掌握情況普遍有所改善。
為什麼我們不再像祖父母一樣與中國保持聯繫?新加坡人認為,與其維持我們祖父母和中國的關係,不如研究年輕一代之間新關係的形成。
流行文化,如綜藝節目,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節目,在新加坡受到廣泛歡迎。像一些中國真人秀一樣,它們在新加坡年輕人中非常受歡迎,中國的在線零售平台在新加坡也有熱情的購物愛好者。

與祖父母相比,我們更有可能有來自中國的朋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可能嫁給中國公民。在新加坡,小心不要對中國人說歧視性的話,因為你可能會冒犯新加坡人。
最後,我們必須區分中國人和新加坡人。根據經驗,我不常見到拒絕中國身份的新加坡人。然而,正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新加坡人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表達不同的看法是很常見的。但是新加坡和中國有特殊的關係嗎?也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