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包括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在內的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對石油的巨大需求。這使得位於馬六甲海峽要道的新加坡成為附近各國的石油運輸樞紐。為了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新加坡政府將沿海的7個島嶼用填海方式連接成總面積32平方千米的人工島嶼。這就是新加坡的石油化工中心——裕廊島。
通過多年集中投資,裕廊島已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的石化產業模式。作為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裕廊島煉油能力達6910萬噸/年;隨著上下游產業進一步擴大,裕廊島已成為世界一流示範級工業園區和重要的乙烯產地。
究竟是什麼,讓這樣一個靠填海造出來的人工島能在世界石化產業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高度集約的發展規劃
1971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石化專業區的構想,之後一直強調「化學群」戰略。這個「化學群」戰略,相當於目前國內化工園區的「產業發展一體化」,即政府採用產業鏈招商而非單一企業招商,注重對產業的集聚和規模經濟的培育;企業之間形成上下游關係,物料通過管道在園區內輸送,企業之間共享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
「化學群」內的企業群具有極高的整合度,原料和成品不儲存、無庫存,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和物流費用,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經過40多年的發展,裕廊島的一體化程度發展到十分成熟的階段。一個工廠的產品成為另一個工廠的原料,物料通過管道在園區內輸送,企業之間共享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這種模式,使各企業在專注於核心業務的同時,又與工藝技術、產品供求上有密切依存關係的企業聯合起來,極為便捷地買賣原料和產品,形成生產協同效應。
以新加坡煉油公司為例,其周邊10家企業互供近20種原料、產品和服務。新加坡煉油公司將石腦油供給新加坡石化公司裂解制乙烯;石化公司的裂解汽油又供給裕廊芳烴集團制混合芳烴;合成氣公司的一氧化碳供給塞拉尼斯公司,塞拉尼斯公司的乙醯基裝置、殼牌公司的苯乙烯裝置、三井公司的苯酚裝置通過原料互供關係構成產業鏈;埃克森美孚的第三套乙烯裝置的芳烴供應給殼牌東方石油生產苯乙烯單體和環氧丙烷,丙烯則供應給三井化學生產苯酚,苯酚流向三井化學雙酚A廠,雙酚A再以配管輸送給下游公司生產聚碳酸酯。
又比如殼牌煉油廠為了供應新加坡石化公司二期乙烯工程用的原料,在該廠區增設凝析油分餾裝置。此裝置由殼牌及新加坡石化公司合資建設,所提供的液化石油氣、石腦油等原料由在海底鋪設的4.5千米管線輸送到裕廊島上儲罐區,再轉送往新加坡石化公司蒸汽裂解裝置作原料用。
裕廊島化工區公用工程和基礎設施最大的特點就是統一調度、便利互通。水、電、天然氣、工業氣體,這些企業的「血液」被統一使用;公路、水路、管道,這些企業的「動脈」被一一打通。企業之間上下游產品的高度融合,使得化學品原料大量以管道輸送的方式流轉於企業間,避免了道路運輸風險,降低了轉運損耗與裝卸風險,提高了生產效率。
科學高效的行政管理
新加坡政府對裕廊島採取的是獨特的政府部門聯合管理模式。裕廊島化工區的開發運營和管理,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和裕廊鎮管理局共同負責。在整個開發過程中,裕廊島的資金籌集、土地運用、招商引資等均採用政府統一規劃、專業化分工建設、管理和服務協調配合的模式。
裕廊鎮管理局是裕廊島的管理機構和開發主體,負責裕廊島的規劃、建設、租賃和管理工作,有很高的自主權。園區招商工作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完成,為投資商提供全程的辦證服務以及政策法律上的諮詢服務。職能的分化,使裕廊鎮管理局能集中精力做好工業園區的策劃、建設和管理,經濟發展局也可以擺脫基礎建設帶來的沉重負擔。
一以貫之的政策支持
裕廊島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全球100多家跨國石化企業入駐。新加坡整體是個高度開放的國家,其制定的《公司所得稅法案》等法案中推出了諸多優惠政策。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為17%,其邊際稅率是世界第三低,配合政府制定的激勵、補貼等計劃,企業納稅額會更低。對石化產業來說,化學品沒有進口關稅,且政府同意外資企業對當地工廠擁有100%的所有權,並返還全部利潤,這對投資者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地區發展政策對投資者的吸引不僅僅體現在投資前,同樣表現在建廠後。裕廊鎮管理局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在實施各項發展策略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和話語權,十分有利於園區的建設、布局和管理。而管理政策直接決定著投資者對該地區的發展信心,這種信心在產業格局變化、國際形勢衝擊、多維度風險集中的時候發揮出尤為重要的作用。
管控結合的應急機制
裕廊島化工區經人工造島後通過一條通道與外界相連,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管理系統,形成了第一道風險屏障;島內採用網格化管理,將裕廊島分為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由屬地大型企業牽頭建立應急響應措施,實現應急準則互知、應急預案互通、應急資源互助、應急響應互動;島內建立了民防、消防一體化應急響應,形成商業消防與企業消防聯動機制,能保證島內接警8分鐘到達現場,有效借用市場槓桿作用調節了應急力量儲備。
裕廊島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的核心思想,便是將管控關口前移,在可能的高風險地區給予更多關注,同時採用四色圖的形式將風險區域分級分塊管理,輔助以多種技術、管理手段和措施,實現精準管控和高效運作。
環保先行的發展理念
裕廊島化工區始終將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同時從規劃、建設、項目引進、管理等方面具體落實,並抓住了幾個關鍵環節。
一是在產業發展戰略策劃階段就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確立環保目標,提出各項環保標準和要求,先一步否決污染嚴重的項目。
二是重視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環保投資占園區基礎設施總投資的20%~30%。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裕廊島將靠近市區的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有序發展電子、電器及技術密集型產業。
三是推廣污染物集中處理。園區由專業公司建立集中的廢水處理廠;對危險廢物焚燒爐開展專業運營,危險廢物焚燒爐尾氣凈化率接近100%。
四是倡導清潔循環。園區將一些化工廠的排放物作為下游廠的原料;將生活污水凈化後作為工業用水;利用滅菌殺活海水作為冷卻水,整個化工島日用淡水僅60000立方米,有效保護水資源。
裕廊島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通過合理規劃與技術應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工業企業對環境承載的影響。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恰恰意味著發達工業與良好生態的高度契合。
(文章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