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是一場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無數可能影響的全球健康危機。最近,新加坡國立大學姜楠、吳木鑾和香港城市大學鄭煒三位學者合作,研究了在新冠疫情期間,在東亞和東南亞六個國家與地區的中老年群體中,社會信任是否與更多的心理壓力存在關聯。 研究結果表明,社會信任水平與壓力的關係因地區而異。在新冠疫情和其他重大衛生危機中,需要加強幹預以適應區域獨特的社會經濟環境。論文發表在SSCI期刊BMC Geriatrics上。
研究背景
新冠病毒疫情是一場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無數可能影響的全球健康危機。首先,老年人感染後死亡率明顯高於年輕人。此外,強制執行的保持物理及社交距離的要求可能會耗盡老年人的應對資源,使他們面臨社交孤立的高風險,並最終增加心理壓力。此外,由於醫療資源的分配,老年人在公共輿論和制度決策中會遭受更嚴重的年齡歧視。最後,不充分或錯誤的信息以及代際緊張會進一步加劇壓力。這些普遍性的因素,加上老年人所面臨的諸多脆弱性,如更高的健康風險、流動性限制和經濟困難等,新冠疫情給老年人帶來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 社會信任是解釋不同國家與地區的老年人在疫情中面臨心理壓力的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社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信任可以被定義為促進社會網絡中的互惠交換的「道德資源」。越來越多研究將疫情期間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與社會信任聯繫在一起,並且心理健康與信任的關聯相比於社會資本的其他維度往往更緊密。
儘管研究數量增多,但大多數關於老年人在疫情期間社會信任和壓力的研究都在北大西洋國家。儘管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ESA)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在ESA社會信任和壓力之間的關係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一些北大西洋國特有的社會信任差異因素可能無法適用到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嚴格遵守規範的ESA。因此,本研究調查了新冠疫情期間六個ESA地區老年人的社會信任與心理壓力的關係。
政府-社會關係下的三角政治關係(PNT)分析框架
新冠疫情、心理壓力與社會信任
緊張與應對互動模式有助於理解COVID-19作為一個壓力源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該理論假設,壓力體驗發生在一個人與更廣泛的環境之間的互動中。根據該理論,壓力源的影響取決於:a)老年人對壓力的感知,以及b)老年人如何應對壓力,或者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資源來應對壓力。如果應對資源不足,心理喚起水平仍然很高,則更可能出現適應不良的心理結果。
最新研究已發現了COVID-19對老年人健康的危害。一些研究認為年齡有利於對抗COVID-19帶來的心理影響,因為老年人生活經驗更豐富從而具備更好的應對方法。然而,由於先前的健康狀況、感官意識下降、身體損傷和經濟困難,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響。此外,COVID-19更可能提高其壓力水平。
首先,封控措施和社交距離讓老年人面臨社會孤立和孤獨的風險,這些壓力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此外,疫情時間跨度的不可預測性、感染可能性及其後遺症加劇了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感。這導致老年人受疫情的影響、壓力反應加劇,即使他們自己沒有感染病毒。基於這些原因,理解疫情對老年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圖源:NKF
社會信任可能是老年人的應對資源。社會信任源於社會資本,它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社會中,我們考慮個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人際信任),以及制度和組織(如政府和醫療),被稱為制度信任,兩者相互影響。將社會信任與壓力聯繫起來的潛在機制包括:a)政府信任水平高的人更有可能遵守限制並支持上級要求;b)對醫療體系的信任增強了人們對快速流調和治療的信心;c)鄰里之間的信任緩衝了壓力源,並增強了人們對社區防疫有效性的信心。
對老年人來說,高水平的社會信任有助於增強其安全感和信心,最終可能會減少壓力源的影響。社會信任還通過提供社會支持、社區凝聚力和其他緩解壓力的資源使老年人受益。生活在一個人人互助的社區,可能會減輕老年人的擔憂恐懼。此外,高水平的社會信任可能有助於更好地堅持和適應防護措施,如使用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了解他人以同樣的方式行事,可能會進一步減輕老年人的壓力。實證表明,社會信任與老年人較低的壓力有關,而在疫情期間缺乏強有力的社會信任則與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關。
新冠疫情與ESA
ESA地區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功,有效實行了非藥物干預以預防疾病傳播的措施,如佩戴面罩、嚴格的邊境管制、隔離政策、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廣泛的測試和接觸追蹤,從而實現了相對較低的死亡率。與北大西洋地區相比,ESA的老年群體,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醫療資源的分配中享有一定的優先權。ESA的另一個特點是其關係緊密的社會文化,包括嚴格的規範和對社會失范行為的懲罰。此外,由於先前的疫情經歷,ESA以高度協調和嚴格的社會規範為疫情做好了準備。最後,關於ESA的研究發現,很少存在年齡歧視,而是更高的代際團結,這與西方的研究結果形成了對比。
總的來說,ESA的成功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強有力的控制政策,和公眾因較強的社會信任自下而上的遵守政府指令這兩種途徑的結合之產物。然而,當前仍然缺少關於ESA老年人的社會信任對其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我們不能默認北大西洋國家觀察到的兩者之間的關係能夠轉化到ESA情境中。我們的研究試圖通過研究三個社會信任指標及其對六個ESA地區老年人壓力的影響來填補這一空缺。具體而言,我們假設在ESA,有較高社會信任度的老年人在疫情期間更少可能經歷壓力。
研究方法
研究者們在ESA的六個地區進行了網上調查以測量公眾的態度。這六個區域分別是中國香港(簡稱香港)、中國台灣(簡稱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泰國。數據收集從2020年5月開始,此時這些地區已受到新冠疫情爆發的影響,且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3月11日宣布COVID-19為全球流行病。如圖1所示,六個區域均在2020年1月下旬檢測到新冠病例,3月底,隨著歐洲和美國境外輸入病例被檢測到,他們均面臨著第二波疫情。

這項調查採用了基於機率的網絡面板數據,具備以下幾個優勢。首先,與疫情期間面對面的調查相比,使用網絡面板數據更可行。其次,它允許測量的標準化,在近乎實驗的環境下分析信任和壓力之間的關係。第三,它涵蓋了研究相對不足、但受疫情影響的地區,這有助於及時向研究人員和決策者提供證據,並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原始數據點。研究者們採用基於機率的配額抽樣法,以確保所選樣本符合每個管轄區最新可用的人口普查發布的人口地理和人口特徵。總的代表性樣本包括12062名參與者,每個地區約有2000名參與者。我們將55歲及以上(N=2318)的個體納入本研究,這與重點調查的指導原則一致。
測量
心理壓力 研究中的所有參與者都被問及創傷後應激障礙檢查表中的問題。我們選擇了五個與疫情相關的心理壓力症狀。該量表在一般人群樣本中一致性很高。受試者根據以下陳述對他們的壓力從1(一點也不)到7(非常)進行評級:疫情爆發後,你在多大程度上:
1)對離開家感到壓力;
2)對當下發生的事情有反覆和不安的想法或做夢;
3)很難集中注意力;
4)有入睡障礙或失眠問題;
5)感到煩躁或發怒? 總分從5分到35分不等(信度係數α=0.92)。
社會信任測量
問卷提出以下問題:
1)你對以下機構應對疫情有多少信任?a)政府和b)醫療(包括醫院、醫生和護士);
2)你對鄰里在防止疫情蔓延方面所做的努力有多少信任? 選項基於李克特7級量表,即從1(完全不信任)到7(完全信任)。
協變量
基於先前的文獻,研究者們根據一些變量與研究結果的潛在相關性,在數據集中選擇了一組可用的關鍵協變量。人口統計學變量包括年齡(55-59、60-64、65+)、性別(男或女)、教育(中等或以下、大專、學士或以上)、居住狀況(城市或農村)、就業狀況(是或否)、收入(十分法)、與配偶同居(是或否)、與子女生活(是或否)。研究對象還被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或否)。
數據分析
採用Stata軟體(15.1版)進行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採用未加權數字和比例。針對協變量調整而建立的區域多變量最小二乘回歸模型,對社會信任(暴露)與壓力症狀(結果)之間的關係進行評價。每一次暴露使用單個OLS回歸模型,而非將它們合併在一個回歸中,以避免潛在的多重共線性。我們沒有使用多層次模型,因為在複雜研究設計中,這種分析會產生有偏估計。
在第二組分析中,研究者們對每個區域內的線性回歸進行建模。將每個區域的係數估計合併為隨機效應元分析以1)使關聯強度的變化可視化;2)檢驗ESA各組成區域內結果的可推廣性;3)用第二種統計方法檢驗結果的穩健性。我們計算了Higgins I2統計以評估區域間未被抽樣誤差解釋的異質性水平。在完整的數據分析中剔除了包含缺失值的案例(n=10,0.4%)。OLS分析結果的置信區間為95%,統計學顯著水平設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