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起大部分場所不再強制戴口罩,但處理食物的餐飲工作人員包括小販在內仍得按照食品局規定繼續戴口罩,公交部分僅限巴士地鐵強制,並不包括德士與私召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星期天的國慶群眾大會上透露將放寬強制口罩佩戴的措施,而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昨早舉行記者會說明詳情。
根據文告,政府從下個星期一(8月29日)起解除大多數場所戴口罩的要求,但醫療設施如醫院、綜合診療所、療養院、私人診療所與牙科診所、專科診所、中醫診所、洗腎中心等等,包括醫院和綜合診療所內的零售與餐飲設施,都得繼續佩戴。
公交部分則是搭乘地鐵、輕軌還有公共巴士,以及室內的公交設施如巴士轉換站內的上下車處和地鐵月台時仍須戴口罩。轉換站和地鐵站的零售區則不受限制。
乘坐私人交通工具、校車、私人巴士德士和私召車的公眾,則可選擇是否要戴口罩。
另外,小販等餐飲工作人員在處理食物時仍須戴口罩,以維持良好的衛生標準。食品局過後發文告進一步說明,自2020年4月開始,食品局便規定處理食物的人必須戴口罩或其他的阻隔配備。這項規定接下來會繼續。
這包括所有售賣和準備食物和飲料的人,涵蓋零售餐飲場所如小販中心、咖啡店、餐館、超市和食品展銷會,以及非零售餐飲場所如食品加工廠和屠宰場。

處理食物的工作人員包括小販仍須戴口罩或防飛沫透明口罩。(檔案照)
餐飲業者有壓力
小販等餐飲工作人員在處理食物時仍須戴口罩,小販和餐飲業者坦言強制性戴口罩有壓力,但也能理解。
新加坡食品局周三早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後發文告說,自2020年4月開始,食品局便規定處理食物的人必須戴口罩或其他的阻隔配備。這項規定接下來會繼續實行,食品處理員須戴口罩或防飛沫透明口罩(spit guard)遮掩口鼻,避免飛沫污染食物。
這包括所有售賣和準備食物和飲料的人,涵蓋零售餐飲場所如小販中心、咖啡店、餐館、超市和食品展銷會,及非零售餐飲場所如食品加工廠和屠宰場。
新加坡全國商聯總會副會長(小販部主席)劉福記告訴記者,之前以為放寬後只有公交和醫療場所要戴口罩,小販們都挺高興,因為在悶熱的環境下戴口罩工作比較辛苦。如今知悉小販得繼續戴口罩會覺得有點壓力,但也能理解。
「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其實小販們也習慣戴口罩了,為了大家的安全也會繼續戴,但是偶爾太熱就可以稍微放鬆一些,如今仍然強制戴,就會比較有壓力。」
泉樂園海鮮餐館老闆陳鴻川也表示,廚房工作人員已經辛苦了兩年多,雖然繼續辛苦一些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和衛生,但是希望本地疫情若更加穩定,可以進一步放寬措施。
鼓勵繼續戴口罩
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周三早在記者會上回復新加坡《新明日報》記者提問時說,所謂的處理食物工作人員,食品局有明確的規範,而一般的服務生和送餐員並不屬於這個範圍。
黃循財也表示政府不再強制公眾在某些場合戴口罩,但僱主或個別領域的監管機構或活動主辦方,仍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為了安全需要而要求戴口罩。
衛生部指出,戴口罩仍是將疾病傳染風險降至最低的有效方式,雖然新加坡目前已進入多數場合無須戴口罩的階段,但當局鼓勵公眾繼續保持責任感和謹慎,比如在人多的地方或探訪體弱者的時候戴口罩。
另外,專家也建議老年人和免疫力低的群體,在擁擠的室內環境中繼續戴口罩,降低感染任何呼吸道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