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變了,我們要有變化!
近日,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出了一本新書「Musings」...翻譯過來很有深意——冥想
楊榮文在接受一檔節目專訪中,更是語出驚人
世界格局變了,華文地位將越來越重要,但過度依賴外來華文人才具有風險。新加坡應成立華文高等學府,培養一群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華文精英。
視頻連結:
楊榮文在8月底即將推出的新書「Musings」(意為冥想)中,大篇幅呈現了自己對新加坡華文教育的看法,提出新加坡應成立特選大學和特選理工學院培養華文精英,以此減輕對外來華文人才的依賴。

(圖:來源自網絡)
他說:「對我來說,這是必要的。如果我們沒有一群華文精英,就得依賴外來華文人才。但是過度依賴外來華文人才是危險的,因為他們不在這裡長大,沒有受過相同的教育,對社會沒有同樣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有一群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華文精英,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吸引外來人才。但沒有的話,就無法這麼做了,還可能把我們的社會帶向錯誤的方向。」

(圖:來源自網絡)
楊榮文在書中也直接點名南洋理工大學和義安理工學院,建議這兩間學府率先轉為「特選」學校。
1955年在新加坡民辦的南洋大學是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它後來因為新加坡語言政策改變在1980年關閉,與新加坡大學合併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這起事件直到今天仍容易牽動老一輩華校生的神經。

(圖:來源自網絡)
楊榮文說:「南大華文教育和華人文化是我們根系重要的一部分……所有文化根源都應該被珍惜和得到滋養,我們才能應對改變。對新加坡來說 ,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至關重要的。」
不精通華文華語是他一生中最大缺憾之一
楊榮文上小學時,他的母親意識到新加坡正準備與馬來西亞合併,便決定讓他以馬來文為第二語文。
書中引述他不精通華文華語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缺憾之一」,因為即使他能夠通過翻譯作品接觸中華歷史和文化,還是不夠深入。
他受訪時說:「如果你的根不深,出現變化、颳起風時,你很快地就會被吹倒,因此新加坡有紮實的深根是很重要的。我們有如被捆綁在一起的不同植物,有不同的根,但那不礙事,把深深的根牢牢地扎在一起,我們就能生存。」
他認為,南大、華文教育和中華文化是重要的根,印度、馬來同胞的根也同樣要珍視自己的根和讓它們保持茁壯,同時培養自己的語文精英,只有這樣,整個社會才能一起經歷變化,而不落下任何人。
此外,楊榮文的小兒子就讀於中國北京大學,他的大兒子和二女兒都能在北京大學作為交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