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歐美遊客的本地導覽業者 生意已大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邊境開放,本地旅遊業恢復元氣。儘管一些國家和地區還沒完全開放,不過依賴歐美顧客的本地導覽業者生意已大致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受訪騎車導覽活動業者說,顧客人數是疫情前的八成。
星期六早上,來自德國和澳大利亞的遊客騎著腳車,跟隨導遊穿梭大街小巷,全程18公里。第一站就停在甘榜格南,了解文化和歷史。業者說大部分顧客都是洋人,主要來自歐美地區,疫情前年底旺季每月會有五六百名顧客,如今已回到400人水平。
騎行導覽全程四個小時,除了會帶顧客到不同的地點了解文化,也會停下來茶歇。一般一組三到六人左右。業者說,疫情期間,騎行導覽生意幾乎歸零,他們靠其它項目持續營業。由於其它項目反應熱烈,業者也在過程中加派人手,包括導遊。目前共有10多位導遊。
旅遊公司創辦人羅介祥說:「4月份開放的時候,我們就真的突然回彈了,所以對我們來說,現在的疫情影響不是太大。帶他們走我們濱海灣、牛車水、新加坡河一帶還有這個甘榜格南,客戶都是洋人,對疫情這方面的東西,也是比較沒有那麼緊張。」
另一家電動平衡車業者則沿著加冷河展開導覽服務,一般兩個小時,路程共12公里長。業者說如今生意比疫情前翻倍增長,他們也發現顧客消費也更大方。
業者說,一般前來的都是一家人,大約四五人。為了應付需求,業者也加派四五位兼職工來應付。另外,業者也察覺到從10月開始,隨著更多員工返回辦公室,有更多企業前來進行團體活動,一般30到40人。
電動平衡車公司負責人鄭文雄說:「我們發現到他們比較願意花錢,印度、澳大利亞、歐洲地區、美國也是有。之前的導覽團員比較擔心安全什麼的,但是現在的導覽團友,他們是比較放開,沒有這麼擔心。」
這種電動平衡車一旦上手就顯得輕鬆許多,可以去的距離也更遠,就意味著可以抵達的景點更多。由於邊境開放後,需求增多不少,業者也已經添購十多台這種電動平衡車來應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