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早報)
作者 侯佩瑜
野雞數量過多造成的擾民問題,已困擾了湯申新民閣15棟組屋居民五年之久,當局在今年年頭更大陣仗地成立工作小組來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時隔10個月,這個棘手難題還未完全迎刃而解。
就在上個月,有讀者向《新明日報》申訴說,住在新民閣100米以外的新民道第454座組屋也有類似問題。讀者指樓下20多隻野雞每天早晚不定時啼叫,甚至凌晨3時也啼叫不停,家人被吵到無法安睡,只好自掏腰包,花費6900元在兩間睡房安裝隔音窗。
其實,野雞工作小組成立後,已多管齊下控制野雞數量:
派人定期在區內撿雞蛋,也鼓勵居民參加有獎尋蛋活動;
勤修剪組屋區的草地,避免雞隻築巢;
為避免雞隻過度繁殖,教育公眾不要喂食野雞;
在靠近組屋的大樹上蓋網,防止野雞半夜飛到靠近窗邊的樹上。
去年12月高峰期,該區野雞數量一度達到90隻,工作小組今年已陸續分批轉送野雞至有意接受的農場,成功在今年3月將數量減少到69隻。接著,分別在4月、8月以及10月各送走了10隻。目前區內剩下約50隻野雞。
但野雞噪音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更重要的是,野雞數量過多還會帶來其他問題,例如引發禽流感的風險。
湯申新民閣管理野雞數量工作小組主席吳欣傑告訴《海峽時報》,小組的目標是將野雞的數量控制在30隻左右。這個數字,相信是專家評估後建議最適合居民「與雞共存」的數量。
工作小組為了這些野雞和居民可說是操碎了心,因為他們這次要祭出的武器,是:避孕藥。

住在16樓的新民閣居民告訴媒體,雖然半夜還能聽到它們的啼叫聲,但她還是不希望野雞被送走,因為可以讓女兒接觸野生動物,學會與它們共處。(聯合早報)
工作小組準備在本月底或11月初,展開喂食Ovistop工作,目前處於招攬義工居民,並且和國家公園局協調工作的最後階段。
Ovistop是一種含有尼卡巴嗪(Nicarbazin)成分的避孕藥,這種給禽類服用的避孕藥,也能用來預防寄生蟲。
其實早在2015年,我國農糧獸醫局為改善珀瑪路(Palmer Road)常見的野鴿擾民現象,就曾在那一帶的哈芝莫哈末薩禮回教堂展開一年試驗計劃,由回教堂義工每天早晨給鴿群喂食摻有避孕藥物尼卡巴嗪的飼料,再回收殘餘飼料,以免其他鳥類或動物誤食。
計劃推行後,當局發現那裡的野鴿數量明顯減少。
據當局那時的介紹,尼卡巴嗪不會影響鳥類健康,只會讓雌鳥在服藥後停止下蛋,或是阻礙鳥蛋孵化。一旦停藥,藥物成分會在五至七天內排出體外,雌鳥就能重新恢復生育能力。藥物對雄鳥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2019年,食品局曾因為馬國農場的鵪鶉蛋驗出尼卡巴嗪後,而暫停該農場的鵪鶉蛋入境。

農糧獸醫局為改善珀瑪路野鴿擾民現象,在2015年10月在那一帶的哈芝莫哈末薩禮回教堂展開一年試驗計劃,由回教堂義工每天早晨給鴿群喂食摻有避孕藥物尼卡巴嗪的飼料。(聯合早報)
該區議員(碧山—大巴窯集選區)鍾奇雄早前曾在國會提問,由於野雞的遷移工作進展緩慢,國家公園局是否會考量使用避孕藥Ovistop。
有趣的是,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10月20日以書面方式答覆說,經過研究,國家公園局將不會使用摻有避孕藥的飼料來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
他補充說:
「目前,使用Ovistop是不可行的,因為它需要持續和頻繁地喂雞才有效。」
「至於其他方法……例如絕育,公園局會考慮這些措施是否有效、安全和人道,其長期成本是否可持續。」
即便如此,湯申新民閣管理野雞數量工作小組似乎還是準備使用避孕藥來為野雞「節育」。
關愛動物研究教育協會負責宣導事宜的聯合總裁卜帕爾(Anbarasi Boopal)也告訴《海峽時報》, 從長遠來看,將野雞遷走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減少喂養鳥類才是減少它們數量的關鍵。
野雞問題不僅出現在新民閣,最近中央醫院供病患和公眾休憩的花園也來了一群「不速之雞」。
如果避孕藥能成功解決新民閣的野雞問題,中央醫院也許會使出同一招。
還有網民對野雞起了「食念」:把這些新鮮的「甘榜雞」捉起來吃了,不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嗎?

不過其他網民紛紛表示,即使當局讓人們把這些野雞捉來吃,人們也未必敢殺雞,而且這些野雞不知道會不會傳染疾病。就算你有這個膽量,愛雞之人也會恨死你,至少在網上將你炮轟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