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停止出口雞肉後,影響有多大?
本地濕巴剎的一些雞肉攤販申訴,近日的鮮雞供應已經開始出現短缺,有人訂了100隻卻只送來30隻。
馬來西亞的雞隻出口禁令1日才生效,不過雞肉攤販已經開始面對兩成至七成的短缺。
在竹腳中心售賣雞肉的攤主訂了150隻雞,但卻只收到100隻,供應商也沒有提前通知,結果他必須臨時取消其中一名顧客的訂單。

同樣在竹腳中心售賣雞肉的另一名攤販透露,過去兩天,他訂了100隻雞,但都只收到30隻雞。
芽籠士乃巴剎的一名雞肉攤販說,他收到的貨也比訂單少了20隻,但平時都賣不完的雞肉如今在早上9點30分就被搶購一空,而他就繼續售賣冷凍雞直到中午。
「通常都賣不完的,平時到了中午12點、1點左右,我還是會有雞肉剩下,可以在隔天繼續賣。

顧客也開始購買更多雞肉,甚至有顧客花了近400元訂了24隻雞,足夠吃上一個月。平時只買兩、三塊雞肉的顧客也開始購買多達十隻雞。
在白橋巴剎售賣雞肉、羊肉和牛肉的攤販表示,20隻雞通常足夠平時售賣兩、三天,不過如今早上11點就賣完了。
更令人不能相信的是,以白斬雞聞名的天天海南雞飯表示,一旦鮮雞斷貨將會暫停售賣白斬雞,正在考慮使用冰鮮雞製作燒雞,而且下來必然會漲價。

天天海南雞飯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每天平均售賣100多隻白斬雞,燒雞隻有11隻左右,不過一旦鮮雞斷貨,他們肯定無法繼續售賣白斬雞。
在疫情前的高峰期,一家電偶可以售賣多達170多隻白斬雞。疫情已經大大影響他們的生意,現在的情況也會繼續影響。
因為白斬雞是肯定不能用冰凍雞的,冷藏雞也不理想,做出來的雞不美,會有血絲。

店主正在考慮供應商的建議,使用冰鮮雞來製作燒雞。
「不過冰鮮雞普遍比較小,每隻大約1.3至1.5公斤,像是童子雞,新鮮雞則是每隻2公斤左右。」
很多餐廳也表示暫時不打算使用冷凍雞製作雞飯,預計6月中暫停售賣雞飯。
這幾年,無論是疫情期間或近幾個月物價上漲,很多餐廳都未起價,但下來必然會漲價,只是還沒確定何時起價以及漲價的幅度。

不過這幾天的生意特別好,下午就賣完原本準備好的食物,需要再準備更多。
很多油雞攤位主表示,相較於白斬雞,油雞改用冰鮮雞或冷凍雞製作,影響或許不大,願意試試再看顧客反應。
「與白斬雞不同,製作油雞會用到許多香料和藥材,所以改用冰凍雞對油雞的味道和口感,其實差異不大。」

攤販表示一直都是用鮮雞,這還是本地第一次出現活雞供應中斷的問題。
除了雞,攤主們也有賣燒臘,目前正在考慮售賣其他食品,希望攤位一直開下去,不會因為鮮雞的供應受阻就休息。
至於用冰鮮雞或冷凍雞,仍需要觀察顧客的反應,以及根據供應商所能提供的肉類種類來決定接下來的方向和訂購的數量,並且以品質為優先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