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日,馬來西亞方面依舊在糾結於隆新高鐵問題上丟掉的面子,而根據馬來西亞方面的表態,馬哈蒂爾在11月份赴新加坡參加東協會議的時候會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見面,而到時候水價問題則會是重要的議題,不過新加坡方面對待這個問題顯然是比較強硬的,新加坡方面在7月份就已經表示,因為馬來西亞方面在1987年已經決定不調整水價,任何質疑水價問題的都是在懷疑新加坡的主權,由此可見,馬哈蒂爾想要通過水價找回失去的面子並不是那麼容易。

馬哈蒂爾上任之後便想要取消還沒有開始正式動工的隆新高鐵,這個納吉布與李顯龍簽訂的連接吉隆坡與新加坡的高鐵項目被認為是雙方溝通的重要項目,新加坡方面很重視這個項目,已經成立專門的項目組且已經開始做前期準備工作,所以新加坡方面不同意,在雙方正式溝通中,新加坡方面採用笑面虎的方式,一方面大肆恭維對手,另一方面堅持自己的觀點,最終馬來西亞同意在支付賠償金的前提下暫停這個項目兩年,而這也是馬哈蒂爾上任之後遇到的第一個挫折,畢竟他用1500萬新元換來了兩年,這個時間對於馬來西亞沒有太短了,但是之後重啟付出的代價會更高。

馬哈蒂爾一直想要找回這個面子,而他一直糾結的就是馬來西亞當初與新加坡簽訂的賣水協議,因為1962年新加坡還屬於馬來聯邦,所以當初當時同意每千加侖0.03林吉特(約0.05元人民幣)的價格,每日供應2.5億加侖生水給新加坡,這個協議規定25年後可以重新協商水價,而在1987年馬來西亞方面決定不進行漲價,新加坡方面就認為水價是確定的,但是馬來西亞方面一直認為是1987年之後隨時可以進行談價。

馬哈蒂爾顯然利用水價太低這一點來做文章,因為新加坡現在的自己產的水無法滿足自己需求,所以對於馬來西亞的水資源是十分依賴的,這也是馬哈蒂爾一直糾纏的理由,但是畢竟雙方有協議,馬哈蒂爾只能不斷地進行旁敲側擊,如果新加坡方面同意談判,那麼馬哈蒂爾就可以為馬來西亞增加一份收入,也就成了他的政績。

馬哈蒂爾這個想法實現很難,畢竟新加坡方面明白這一次鬆口,那麼以後有問題就會拿出來,所以新加坡態度一直很強硬,甚至表示質疑水價協議就是質疑新加坡的主權,這種態度與當初樂呵呵談判隆新高鐵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對待新加坡,馬哈蒂爾的招數還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