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會普遍重視大學文憑。在新加坡,大學文憑被認為是一個人職業成功和社會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這種重視大學文憑的觀念在社會和文化中根深蒂固。
79%的新加坡人重視大學文憑
有79%的新加坡人高度重視大學文憑,認為它是打開人生成功之門的鑰匙。
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首度針對人們對教育和教學的看法,展開全球調查。新加坡人持這個看法的比率在參與調查的國家中排第二,在印度之後。印度有八成的人認為大學文憑非常重要,是成功人生的關鍵。調查發現,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普遍抱持這個看法。

共有29個國家的約2萬4500人參與這項為期兩個星期的線上調查。新加坡有約500人參與調查,年齡介於21歲至74歲。
榜單末六位的國家除了日本,其他都是歐洲國家,有英國、法國、匈牙利、德國和比利時,贊同率都不及五成。
本地受訪者中,有17%不贊同大學文憑是取得成功人生的關鍵。
75%國人認為本地教育制度有助減少社會不平等
調查結果也顯示,75%的新加坡人認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有助於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在榜單上排在新加坡之前的同樣是印度。
新加坡人對兩個題目的反應排在榜首,分別是有74%的人認為自己國家的教育制度良好,以及有86%的人認為國內院校有足夠的資源和設施。

新加坡擁有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包括世界著名的大學和學院。這些教育機構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大學文憑在求職市場上備受認可。
在新加坡,許多職業要求至少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的學歷。特別是在專業領域如醫學、工程、法律和金融等,大多數從業者都需要相應的學士或碩士學位。因此,大學文憑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和職業晉升的可能性。
新加坡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許多職位都吸引了高素質的申請者。擁有大學文憑可以讓個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獲得職位的機會。

在新加坡社會,擁有大學文憑通常被視為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這反映在家庭和社會對教育的高期望,以及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的尊重。
77%國人覺得教師獲充分尊重 但僅54%建議孩子執教
對於教師的看法方面,有八成的新加坡人認為本地教師盡心盡力培育下一代,只比巴西和荷蘭稍微少一個百分點。
雖然有七成的人認為大多數本地教師的薪酬合理,以及有77%的人認為教師獲得充分的尊重,但這兩個因素未必足以讓人選擇把培育英才當成理想職業。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4%的人會建議孩子或認識的年輕人從事教育工作。
全球平均只有43%的人會建議年輕人當教師,不贊同這麼做的人更多,占45%。
全球兩成受訪者認為科技教育不好
這項全球調查也針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及科技對教育的影響,收集受訪者的看法。
整體而言,2萬多名受訪者認為學校課程涵蓋人工智慧等科技的內容,帶來的積極影響會比負面影響多。值得注意的是,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人認為科技教育是不好的,其中加拿大、美國和法國都有較多人抱持這種看法。

隨著人工智慧迅速崛起,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人們已經在積極思考它的應用範圍。雖然仍有隱憂,參與調查的本地受訪者當中有74%的人贊同教師可使用人工智慧來教學。
另外,有79%的受訪者認為教師應該接受培訓,以便教導學生如何運用人工智慧,而77%認為,教師須受訓才有能力辨別學生是否利用人工智慧來做作業和回答測驗題目。
儘管大學文憑受到高度重視,但也應該強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通過傳統大學獲得的。技術培訓、職業學院和職業資格也可以為個人提供成功的職業道路。因此,雖然大學文憑在新加坡仍然非常重要,但社會也逐漸開始更廣泛地認可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