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因熱損傷到醫院求診大多是18到39歲年輕人

本地研究發現,因熱損傷到醫院求診的大多是18到39歲的年輕人,而其他國家的情況正好相反,究竟是為什麼呢?又要如何避免呢? 聽聽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怎麼說!
本地研究發現,因熱損傷到醫院求診的大多是18到39歲的年輕人,而星期天是熱損傷病例最多的日子,尤其是在12月。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一組團隊是在分析2008到2020年、中央醫院急診部門的數據後,得出這個結論。
主導研究項目的醫療衛生保健系統與服務研究項目主任王英福教授說,2008到2020年之間,本地每年有25到40起熱損傷病例,當中有兩起是老年人因暑熱送院後死亡的個案。


參與研究的許含章助理教授指出,年輕人也容易出現嚴重暑熱症狀,每年的病例中,超過一半的患者是這個年齡層。
許含章說:「雖然大家可能會認為老年人會更易感,但我們從研究發現青年人也會有暑熱,如果暑熱沒有及時處理的話也可能危及生命,但是暑熱是相對而言比較容易可以有效預防的,參與者要穿合適的衣服,要及時補充水分,主辦方也要去想如何預防暑熱的發生。」
許含章也說,星期天有較多人出外活動,因此熱損傷個案較多。而12月份則是暑熱病例的求診高峰期。
許含章說:「我們猜想這可能是因為年輕的人在12月份的時候有很多機會去參加大型的活動,包括跑馬拉松,可能這些暑熱是因為長期暴露在炎熱的天氣中所造成的。」
她指出,除了預防,及時救治也至關重要,醫學院因此同中央醫院共同研發了全球首個不用電力發動的降溫背心(Carbon-cool),目前在全球多個國家和本地軍營中使用。
許含章說:「它的外形比較像一個背心,它的材料是用一種碳石墨所製造成的,病人穿上後就比較容易將病人的體溫降下來,這個設備比較容易搬運,也可以在轉運的過程中持續給病人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