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將會接棒成為新加坡第四位總理,新加坡故事將開啟新的篇章,這件政治要事在我國鋪天蓋地報道了將近一個月。
不過,黃循財早在兩年前(2022年4月14日)就被確認為新加坡下一位總理。
殊不知,這個重磅消息當時還傳遍了中國海南島文昌市的街頭巷尾,讓黃循財在文昌瞬間走紅。
有追看新聞的蟻粉,應該都知道,黃循財的祖籍是中國海南文昌市會文鎮北山村。
現在只要在中國社媒微信上搜尋「黃循財」、「海南」、「文昌」這些關鍵字,都能搜到關於他與文昌當地關聯的文章。

在微信上有很多關於黃循財即將成為新加坡總理的新聞。(取自微信)黃循財在文昌有多紅?
紅螞蟻日前拉隊到中國海南島文昌市,親身感受一下黃循財在當地有多紅。
文昌市的面積大約2403平方公里,是新加坡的三倍。不過,當地總人口只有約56萬人,不到新加坡人口的十分之一。
我們在文昌市採訪期間,小至村裡(北山村)、大至鎮上(會文鎮)、市上(文昌市),隨便問一下當地人,都知道黃循財這號人物。有海南華裔要當上新加坡總理,當地人都深感與有榮焉。
每當紅螞蟻告知當地人我們是來自新加坡的媒體,他們都會十分熱情地分享說:
「你們的新總理的祖籍是我們文昌。雖然他不是在這裡出生的,但我們都感到很自豪。」
更有趣的是,文昌人比新加坡人都早改口,直接稱他為「黃循財總理」。
黃循財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據紅螞蟻了解,他並未到訪過文昌市。不過,他的父親黃守明出生於海南島,14歲才下南洋,之後就在新加坡成家立業。
黃循財2021年在臉書上悼念父親逝世時,簡述了父親的一生。他寫道,
我爸爸屬於建國一代。……1940年代後期,十多歲的他從海南島下南洋,去給當時在馬來亞鐵路擔任廚師的我爺爺打下手。儘管家境拮据,我爸爸仍在怡保完成了中學學業,當時,因為自己從小就學習和講馬來語而不是華語,我爸爸總會自嘲是「Orang Cina Bukan Cina」(不懂中文的華人)。然而,這並不妨礙他與海南親戚和自己華族的根維持緊密聯繫。」
黃循財的父親生前逢年過節都會與海南親戚通電話,曾回家鄉北山村探親好幾回,2007年還寄錢回老家修建祖居。
黃循財在海南島的親人,還有他大伯的女兒,也就是堂姐黃秀蓉(74歲),不過兩人素未謀面。
目前,只有黃秀蓉留在北山村,祖居也由她來看管打理。其他人都搬遷到海南其他地方。
紅螞蟻驅車到離文昌市中心30分鐘路程外的北山村,找到了黃循財的堂姐黃秀蓉。看到我們遠道而來,黃秀蓉忍著因椎間盤突出而導致的腰痛,帶我們參觀了她和黃循財的祖居。
北山村的村長潘正濤(53歲)告訴紅螞蟻,
北山村如今有31戶村民,人口約130人。
村裡原本有五個姓氏,分別是李、林、潘、黃和盧。
不過李姓已經失傳了,而姓黃的也僅有兩家。一家就是黃循財的堂姐黃秀蓉,另一家也移民到新加坡了。
文昌市享譽「華僑之鄉「的美稱,在文昌,沒有海外關係的人很少。
村長潘正濤說,
「北山村裡僅有5戶人家仍有與移居外國的親戚聯繫,其中黃秀蓉一家聯繫最為頻繁。
好多去南洋後,祖居都是人走屋空,沒人管理,更不用說逢年過節祭拜了。黃循財的祖居,算得上是村裡保存得較好的一間祖居,這真的要感謝家鄉還有親人堂姐打理。」
紅螞蟻在參觀祖居時,碰到了移居英國和新加坡的海南華裔,慕名而來到祖居打卡拍照。
當問及這會造成他們困擾嗎,黃秀蓉的兒子林善華(黃循財外甥)說,
「村裡的住家一般都不上鎖的,祖居原本也是如此,不過曾有前來參觀的小孩把屋內的物品扔到屋外,所以他們才開始上鎖。」
「黃」在海南是大姓

2015年新加坡瓊崖黃氏公會成立105周年時邀請了時任國家發展部部長黃循財(左三)為主賓。圖中與他合照的都是「黃循」字輩的。他過後在臉書上寫道,家庭根源——他們有相同的姓氏(黃),我們名字中間的那個字都遵循家譜。(取自黃循財臉書)
黃循財的「黃」姓在海南是大姓。
從宋朝開始,黃姓老祖宗就去到海南。過後數百年間陸續有110支黃姓支系進駐海南,分布在各個城市,當中有24個黃姓支系在文昌市落戶,黃姓從此就成了海南的大姓。
紅螞蟻在文昌逗留時,也參觀了文昌黃氏大宗祠。
黃氏大宗祠是黃氏家族團結和凝聚力的象徵,不僅體現了家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反映了歷史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同時扮演著為下南洋的文昌籍黃姓後代尋根的重要渠道。
海南島下南洋最多的三個市分別是文昌、瓊海和萬寧,而前往南洋最多的都來自文昌。
因而,文昌在海南享譽著「華僑之鄉」的美稱,也是中國著名僑鄉之一。
紅螞蟻不誇張地說,在當地碰到不少居民,一問起他們有沒有親戚在外國,他們總能說上「我的某某就在新加坡或者某東南亞國家定居、工作或是讀書。」
據文昌市人民政府資料,文昌籍華僑人數眾多,約有120萬人,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聚居在泰國(約50萬)、馬來西亞(約35萬)、新加坡(約11萬)和越南(約15萬)等東南亞國家。
如何翻閱族譜尋根?
那麼每年大約有多少文昌籍貫的新加坡人回鄉尋根呢?
文昌黃氏大宗祠理事長黃良豐(62歲)接受紅螞蟻採訪時說,像去年他們就接待了大約60名新加坡人。有40人屬於兩個尋根團,另外20來人則是自由行到大宗祠尋根的。
黃良豐說,如果對自己身世的信息了解比較多,一般兩天就能循著族譜,了解到他們祖先的情況。若沒有什麼具體信息,有些人花了兩年尋找,依然沒著落。
族譜里的信息非常齊全,可以了解到一個家族的發展和變化的歷程,世系繁衍,每一個輩分之間的關係,人口變遷,居地變遷,婚姻狀況,也會有史錄記載某某成員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出生死亡的時間、甚至是喪葬的地點等。
黃良豐以黃循財為例子,示範如何翻閱黃氏族譜追溯一名黃姓人士的老祖宗。
他仔細地翻閱著一本又一本厚厚的黃氏族譜,翻查了半小時才理順當中的關係。
不同籍貫的蟻粉在聽完黃氏大宗祠理事長,沿著族譜一代一代地追溯後,是不是也萌生念頭,很想去自己父輩的家鄉開啟尋根之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