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今年以來,到新加坡設立家辦的中國富豪數量已下降。有受訪律師透露,今年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申請數量少了30%,中國客戶尤其放緩。據從香港同行處了解,香港今年的家辦申請較去年增加30%。

申請數量減少,原因幾何?
今年以來,中國富豪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的需求減少,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因素:
一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不斷提高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的准入門檻和漫長的審批等待時間,讓一些客戶望而卻步。
去年4月1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規定,在所得稅法令的13O計劃下申請設立家辦,資產管理規模要至少1000萬新幣,兩年內承諾增加到2000萬新幣。此前,並未設置最低資產管理規模的門檻;到了今年7月5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再度調高門檻,把提出申請時的資產管理規模,從至少1000萬新幣提高到至少2000萬新幣。
與此同時,新加坡監管不斷加強,家族辦公室申請隊伍或延長至18個月。
二是香港政府不斷推出大招,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分流了一部分中國富豪。
2月,香港政府表示「計劃將香港打造為家族辦公室樞紐,將在未來三年向投資推廣署提供1億美元。」
3月,港府正式推出「八大舉措」,展示了要把香港發展成為全球領先家族辦公室樞紐的決心。
10月,港府表示在香港投資逾3000萬港元可通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來香港。
11月,香港金融發展局宣布成立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香港政府這一系列的舉措和優惠政策,也吸引了大量中國內地富豪赴港設立家族辦公室。
專家表示今年的中國客戶比過去平均減少一半,這背後有多重因素,除了有新加坡門檻提高,香港政府在疫後退出一系列政策因素外,還包括銀行合規要求提高、全球經濟狀況等因素。
新加坡家辦董事來自哪裡?
數據分析公司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新加坡有2053名單一和多戶家辦董事,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共699人,占總董事人數的34%;新加坡董事693人。
排名第三至第10的董事來源地依序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英國、台灣、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

家辦董事來自全球60多地區 ,持避稅天堂護照或原籍中國、歐洲,除了常見來源地,新加坡家辦董事的背景多元,來自全世界60多個地區,包括冷門地區如賽普勒斯(Cyprus)、加勒比海島國多米尼加(Dominica)、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Vanuatu)、加納(Ghana)和亞塞拜然(Azerbaijani)。
中國董事三分二戶籍在香港和北上廣
報告也分析了中國籍董事的註冊地址。65%(456人)註冊地址在中國,32%(223人)註冊地址在新加坡。
註冊地址在中國的中國籍董事中,來自香港占大多數,約有20%(91人),另有76人和56人來自上海和廣東,占17%和12%。
專家指出,上海、廣東和北京是傳統定義上的中國一線城市,聚集了富裕的企業家。此外,也有一部分中國董事來自浙江杭州,正是科技起步公司和科技巨頭蓬勃發展的地區,因而累積大量財富。

儘管新加坡不斷提高投資門檻,但依舊擋不住外國富豪來新加坡開加辦的熱情,這是因為對於富豪們來說,在新加坡辦理家族辦公室不僅是管理財富的首選,也是移民的首選!
家族辦公室投資方向廣泛,方式簡單,申請者做個人理財即可,像常見的股票、基金理財都可以,並且可以先拿到EP准證,後期再申請PR,移民申請的步驟相對比較簡單。
新加坡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超級富豪!未來不排除家族辦公室門檻繼續升高的可能,目前仍只需2000萬新幣的流動資產,就能實現三代移民,並且同時滿足海外資產配置、規劃稅務居民身份、財富傳承等多元化目的,是全球高凈值人士的優質選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