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公立小學的課程體系,可以用幾個字概括,學術嚴謹,全面發展。小學一共6年,教學科目一般分為核心科目和其他科目。核心科目主要有英語,數學,母語,社會科學和科學,其中科學是從小學3年級開始開設。作為大英國協組織的成員國,所學科目除了母語之外,都以全英文語言呈現。

英語作為主科之一,聽說讀寫,每一方面都會兼顧,一年級的新生,並不會有很大的學習壓力,先從自然拼讀(Phonics)開始學習,但是即便在識字量不多的情況下,也試著鼓勵學生從短篇閱讀開始,旨在培養新生閱讀的好習慣。
數學同樣採用英文教授基本的小學內容,比如加減乘除,分數,幾何,測量等。新加坡數學教學風靡全球,亮點就在於其注重邏輯和應用題,會詳細講解CPA教學法的優勢所在。
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主要是教授新加坡歷史,公民的教育(Character&Citizenship Education,CCE)等。

科學學科從其難度來看,並不是以難度提升為主要目標,而是通過基礎的實驗和觀察(比如動物,植物,常見的物理現象等),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解決的能力,真正實現寓教於樂的教學目標。
最具有特色的主科是母語。新加坡的種族構成以多元文化為特徵,有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其他種族(包括歐亞混血,阿拉伯人,菲律賓人等),秉承互相尊重友好相處的原則,主要文化語言基本上在學校都有所教授。比如華文,馬來語,泰米爾語。

除了核心課程,學校也開展了其他課程,比如繪畫,合唱,樂器,體育等,此外,還有一項特殊的課程,CCA(課外活動),包括舞蹈,機器人,足球等,雖然是課外活動,但是在後面的升學評分中,也占據一定的地位。

以數學學科為例,來看數學學科的特點:
畫模型圖:
將文字轉化為視覺圖形,比如條形,部分-整體模型。
分步拆解:
先理解關係,再計算,避免直接列式。
靈活轉換:
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比如加法用合併條形法,減法用比較條形法。
簡單來說,數學學科的教法是儘量用相對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讓學生循序漸進理解這一門抽象的學科。此外,新加坡數學的優勢和特點,我們將會以另外一篇文章具體說明。

總的來說,以核心科目學習為主,其他課程輔助,新加坡公立小學的課程設置,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素質提升為主要目的,全面科學而又有趣地開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