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位於亞洲東南部,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是一個熱帶城市國家。國土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88.5%,海岸線長193公里。

圖片來自網絡
新加坡古稱淡馬錫。
8世紀屬室利佛逝王朝。
18~19世紀是馬來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2年,被日本占領。
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
1959年,實現自治,成為自治邦。
1963年9月,與馬來亞、沙巴、沙撈越組成馬來西亞聯邦。
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面積:735.2平方公里(2023年)。新加坡從1819年開埠到現在填海造陸一直持續不斷,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陸地面積為581.5平方公里,經過填海造陸,2023年面積已達735.2平方公里,填海造陸面積占其國土面積的25%,且還在擴大之中。
人口:592萬(2023年),其中公民和永久居民407萬。華人占總人口的74%,馬來人占15%,印度人占7%,其餘為其他種族。新加坡人口密度極高,每平方公里超過8000人,按照國家排名,僅次於摩納哥,是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國家。
語言: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行政語言。學校實行雙語政策,除了學習英語,還要兼通母語。
宗教:33%的居民信仰佛教,1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14%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10%的居民信仰道教,5%的居民信仰印度教。
首都:新加坡。

圖片來自網絡
新加坡地勢低平,中部稍高,四周略低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起伏和緩,東部以及沿海地帶為平原,西部和中部由丘陵構成。
新加坡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靠近赤道,全年長夏無冬,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年平均氣溫24~32℃,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濕度84.3%。
新加坡經濟發達,2023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8.2萬美元,位居世界第六,亞洲第二。新加坡經濟是一種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中、美、日、歐和周邊市場,2023年對外貨物貿易總額8739.1億美元,主要進口電子真空管、原油、加工石油產品、辦公及數據處理機零件,出口成品油、電子元器件、化工品、工業機械等。對外貿易為其國民經濟重要支柱。
電子工業是新加坡傳統產業之一,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計算機設備、數據存儲設備、電信及消費電子產品,代表企業有偉創力、格芯、英飛凌、美光科技。
精密工程領域主要包括半導體引線焊接機和球焊機、自動臥式插件機、半導體與工業設備。世界70%的半導體引線焊接機、30%的助聽器產自新加坡,全球前十的晶圓設備的供應商主要來自新加坡,代表企業:應用材料。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和石油交易樞紐之一,是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日原油加工能力超過150萬桶。石化企業聚集在裕廓島石化工業園區。代表企業有埃克森美孚、新加坡煉油、殼牌。
新加坡航運業發達。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是世界最大燃油供應港口和第二大貨運港口,有2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600多個港口,2023年,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共處理9480萬個標準箱。新加坡樟宜機場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2023年,該機場起降航班32.8萬架次,完成589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空運貨物吞吐量174萬公噸。
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新加坡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同時還是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中心,亞洲美元市場中心、世界第三大離岸人民幣中心。2023年,金融保險業約占其GDP的13.8%。新加坡有207家銀行、1670家證券公司、597家財富管理公司、370家保險公司和429家支付公司,共計3273家金融機構在新持證經營。代表企業有中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
生物醫藥是新加坡近年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世界著名的藥企如中外製藥、默克、葛蘭素史克、輝瑞、諾華、賽諾菲都在新加坡建有生產基地。
旅遊業是新加坡外匯主要來源之一,遊客主要來自中國、東協國家、澳大利亞、印度、日本。著名的景點有濱海灣、聖陶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
新加坡注重對外投資,截止2022年底,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1萬億美元,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務業、製造業。主要投資對象為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