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教育界的新聞有點多
前有GEP改革
一石激起千層浪
現在教育部長又開始吹風
DSA也要改革了!?
教育部長陳振聲8月22日
出席全國學生露營大會揭幕儀式
回答一名教師的詢問時
做出如上表態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這名教師當時詢問陳振聲
「教育部會否重新檢討直接收生計劃」
(Direct School Admission,簡稱DSA)
陳振聲對此回應
DSA需要回歸兩大基本原則
給予每名學生平等機會
讓真正有才能的孩子參與其中
上個月新加坡DSA招生
爆出教練受賄舞弊醜聞
這是醜聞發生後
教育部長首次正面回應此事
01 新加坡教育部長回應DSA改革
「特長生不是富裕家庭孩子的特權」
新加坡教育部2004年開始推出直接收生計劃(Direct School Admission,簡稱DSA),讓學生在全國會考前,可以憑學業以外的才藝報讀中學或初級學院。
但是如今DSA招收的學生中,有不少來自富裕家庭,陳振聲表示,這個現象在預料之中。
「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並且付出更大努力,更有意識地發掘那些具備潛力,但未必有很多資源的學生。」
學校在選拔過程中應避免兩類錯誤:一種是選入不應入選的人,即未必對某項才藝有濃厚興趣,但接受過拔苗助長式訓練的學生,他們藉此途徑進入心儀學府後,學習樂趣可能被扼殺;另一種則是錯失有才能的學生。
陳振聲希望各個學校能夠幫助每名學生實現潛能,而不只是招收表現最好的學生組成冠軍隊伍。即使招收能力強的學生,也必須對他們的發展有所增值。

部長的話說到這個程度
感覺教育部對DSA的改革想法
已經成形了
剩下的就是何時宣布
以及改革程度的問題了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
和GEP改革的目標一樣
教育部也是希望DSA
能夠真正幫助到有才能的孩子
而不是僅僅作為名校的敲門磚
以及補習機構製造焦慮的助力
對於這種期望大家怎麼看呢?
這種美好的教育公平的改革期望
能夠順利地實現嗎?
02 必須要正確認識DSA評估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不過陳振聲也表示,DSA這類基於能力的非標準化評估,對於了解學生的優勢和才能非常重要。因為PSLE這類標準化考試往往是單一維度的,沒有辦法充分重視每個人擁有多種才能的可能性。
兩種考核方式各有優缺點。標準化評估以明確的標準衡量每個人,但對才能的定義過於單一;非標準化評估的標準較寬,但由於包含對潛力的評估,難免涉及一些主觀判斷。

圖源:NUS High School
評估潛力是比較複雜的工作。「你可能有潛力但還未充分展現出來,教練和教師得儘量在學生展現的能力基礎上,對他們的潛力進行評估。」
而教育部希望的,則是幫助新加坡人應對未來種種的不確定因素,培養和尊重多元才能,所以就必須充分衡量這兩種評估方式的優劣勢,各取所長,為新加坡的年輕一代提供更多幫助。
寫到這裡
奶蓋只能發出一聲長嘆
任重而道遠啊~
大家覺得新加坡的DSA改革
會出台哪些措施呢?
能夠實現教育部的目標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