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醫學組織投入1000萬元 推出可持續措施

為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醫療保健體系,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投入1000萬元,在旗下醫院和綜合診療所推出相關措施。組織指出去年省下的電力,足以滿足近1萬4000個四房式組屋單位一年的用電需求。所減少的碳量,相當於十年種植超過36萬棵樹苗。
濕度保持在60%以下。溫度控制在攝氏20到25度。這些都是手術室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為減少碳足跡,這間手術室的系統增添了新的省電模式,可在不使用時減少能耗。
國立大學醫學組織能源和水工作組主席黃健川說:「如果醫療保健行業是一個國家,那麼它將是地球上第五大污染者。這就是為什麼推動這些可持續發展工作對我們如此重要。因為氣候危機也是一場健康危機,而醫療保健是問題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醫療保健行業的碳足跡,一部分是由無法改變的因素造成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因此在其他方面,採取減碳措施。當中包括使用太陽板集熱器,利用太陽能把水箱的水加熱,再輸送到室內使用。
組織也是本地三大醫療集群中,第一個採用智能氣候站傳感器,來測量室外條件。這樣一來,建築就能實時自動調整室內的空調設置。
在節約用水方面,組織讓護士重複使用仍然乾淨的毛巾。
裕廊社區醫院助理臨床護士林憶君說:「我們需要教育病患,讓他們知道為什麼我們沒有每天換毛巾。但我們也有告訴他們,如果毛巾髒了或者他們要求更換,我們還是會幫他們更換毛巾。」
組織預計減碳措施的投資,將能在兩到三年後取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