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以其純粹的「亞洲大英國協國家」優勢,競爭全球企業家園
製造業、服務業及研發一直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心。 通過其「全球企業家園」戰略,新加坡將從一個利於各國公司經商的「東道國」轉變幫助企業發展業務、追求創新和培養人才的「家園」。
今年年初,新加坡准總理王瑞傑在南大對話學生的論壇上公開表示:新加坡會朝著人口白皮書690萬人口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前進,為彌補生育和勞動力缺口,至少還需要100萬新移民。

新加坡是亞太地區企業區域總部所在地排名第一的國家,網際網路大廠Facebook將在新加坡建立了首個亞洲數據中心,大樓的建造投資超過14億新元(10.2億美元),該數據中心預計將於2022年投入運營。
新加坡逐漸成為繼紐約和倫敦之外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如此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它的發展和歷史、文化是分不開的。

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登陸新加坡時,新加坡只是一個近乎原始狀態的蠻荒小島。雖然他只在新加坡待了4年,但他對其進行了長遠的規劃,非常認真的建設和開發,讓新加坡變成一個繁榮發達的世界級自由貿易港。
新加坡的歷史和文化還與140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英國帶來了一套成熟並行之有效的現代化制度。承襲英國政體與法制深遠影響,教育制度的薰陶,獨立之後,也自然而然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大英國協成員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接受的是英國的語言、文化、政治制度,甚至宗教信仰,已經比較認同英國帶給他們的這些東西。

對於作為自由貿易港的新加坡來說,大英國協成員國身份為其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好處,如國際合作、經濟合作、關稅互惠、經濟援助、學歷互認、護照免簽等。
早先的新加坡商業精英、政治精英、文化精英,絕大部分是英制教育下培養出來的。例如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從小接受的就是英式教育,他曾獲得過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並在英國留學數年。其父親和長子(現任總理李顯龍),接受的也完全是英式教育。在新加坡獨立後,沿用大英國協教育體制,並結合本地特色, 以雙軌制自成一體,制定了一套受國際高度認可的優質教育體系。

新加坡現行的國家制度也是在英國人制定的制度上做了適當修改。雖說華人人口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75%左右,但國家制度沒有受到中國文化的任何影響。從其發展的經歷中,反映出新加坡對西方先進憲政制度的借鑑過程。作為立國之本的新加坡法律制度也是建立在英國的法律制度的基礎上的。新加坡的法律系統為商業提供強大的保護。

新加坡大抵可以算是一座移民國家,一個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唯一一個把英語定為第一官方語言的東南亞國家。多民族多宗教在這裡和諧共存是新加坡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這個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使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國家,只有新加坡居民或為新加坡作出卓越貢獻、且用於自自住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才有權購買有地住宅(外國人只能投資公寓或購買位於聖淘沙島的別墅),這也是新加坡吸引全球頂級企業家的操作手法。
目前進入新加坡長期居留生活的方法,主要分為:
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包含兩種方案:
a、在新加坡投資至少250萬新幣於建立新的商業實體或擴充現有商業運營;
b、 投資至少250萬元新幣於一支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基金。
創業簽證 Entrepreneur Pass
就業准證 Employment Pass

這些方法似乎和目前的英國移民新政中的幾種方式也有相似之處,目前英國長期居留簽證主要方式如下:
BEYOND博岩海外提供了20多個投資入籍和投資居留項目,英國項目包含有英國一級投資移民簽證、Start-up簽證(0投資額)、創新者 (Innovator) 簽證、首席代表簽證、Tier1 傑出人才簽證等。作為總部位於倫敦的本土機構,深度掌握英國各類移民政策的要點和評審要求,擁有諸多成功案例的豐富經驗,為每一名申請者的簽證成功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