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加坡發布了全民矚目的2019財政預算案,這是政府新一年甚至更長期的工作重點和計劃。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樣一個可以說定調基本國策的講話中,「水產養殖」這個看似「冷門」的專業,居然被點名表揚,這是要鼓勵大學生們都去養魚?
其實,這背後有著深刻的國家戰略層面的意義。
根據農業食品和獸醫局(AVA)的數據,新加坡90%的食品都要進口!更誇張的是,雖然新加坡是個三面環海對的島,但去年只有9%的魚類是在本地養殖的。
為了不再這麼依賴進口,努力實現食物的自給自足,新加坡政府將在農業與食物生產行業轉型方面加大投資,重點關注水產養殖。

改變現狀的第一步,就是投入更多資源給本地大學和研究機構,培養這方面人才。嗯,你養的不是魚,而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好麼!
在財政預算案的發布會上,財長王瑞傑還特別點名了即將在淡馬錫理工學院設立的水產養殖創新中心:

水產養殖創新中心
其實,早在去年10月,由淡馬錫理工學院牽頭,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以下簡稱JCU)、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等高校,和農糧局、A*Star研究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右三:JCU教務主任Abhishek Bhati
諒解備忘錄下的所有機構會合作開展項目,共享基礎設施,並制定聯合培訓計劃,提高新加坡水產養殖業的能力,可以大規模地生產高質量的養殖海產品。
來來,我們敲黑板,劃重點!在這些高校里,唯一一所非政府大學,就是JCU。作為一個澳大利亞大學的新加坡分校,JCU憑什麼可以成為新加坡國家戰略層面的合作高校?

位於新加坡149 Sims Drive(沈氏道149號)的JCU新加坡校區
要知道,JCU在水產養殖方面可以超級專業的!它的海洋與淡水生物專業排名全球第一。

去年,JCU還成立了熱帶未來研究所,希望提高大學在新加坡的海洋水產研究水平。走在校園裡,會發現許多關於水產養殖的設施。
比如,配備了從美國引進的全套海洋生物試驗系統的實驗室:

再比如,為了裝海洋生物而特製的魚缸。每個魚缸都與學校的水產養殖控制系統相連,用電腦調控魚缸溫度、濕度、水壓、氧氣,可以模擬不同的生態環境,以滿足各種海洋生物在不同成長階段所需要的最佳環境。

JCU有整整60個特質魚缸
JCU校園裡這兩個白色的大桶,也很神奇,是做淡水「海」化的。對,沒錯,不是大家熟悉的「海水淡化」,而是反過來~

每周運來的新鮮海水和淡水會在這裡進行處理過濾,同時也要經過專門做的三個蓄水池,才能變成能符合養殖標準的海水。三個蓄水池分別是新海水+淡水綜合池,循環再使用池,還有生病監控池,魚生病了就送去監護~

即將在3月18日開始運作的JCU水產養殖實驗室,有上百個海水生態魚缸,模擬海底養殖系統、培育系統、凈化系統。

水產養殖實驗室的裝備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現代的水產養殖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很多、高端很多,絕對不是通俗意義上的賣魚、養魚,甚至偶爾還要潛水和海底的各種生物「聊聊魚生」~

照片來源:Sirachai Arunrugstichai
在師資方面,JCU是很占優勢的,熱帶未來研究所所長就是世界著名水產養殖專家Dean Jerry教授。他發表了125篇研究論文和書籍,是新加坡A*STAR(類似於中科院)傑出客座教授,創建了澳大利亞最大的水產養殖實驗室。

Dean Jerry教授
目前,JCU新加坡校區提供環境科學和環境科學(水產養殖)這兩個本科課程。主要學習海洋環境學知識和水產行業商業管理方面的內容。
現在本地的幾所理工學院也設立了相關的課程,對於想要深造讀本科的同學而言,JCU的直接對口專業,是個不錯的選擇~

讓我們來看看正在讀環境科學(水產養殖)專業的同學怎麼說:
至於就業,那就有很多選擇啦~
想搞研究的,就可以去A*STAR, AVA, NEA, 或者NUS、NTU這些研究機構或學府。如果想從商,就可以選擇在水族館和漁業水產公司,進行相對商業化的研究和技術性管理工作,或是直接創業。
相信隨著新加坡政府將水產養殖定為將來大力發展的方向,會有越來越多的相關工作機會,甚至還可能有新興產業誕生。
總之,感覺這是個未來一片光明的專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