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2日),因為受機場集會所影響,除已完成航班登機程序的離港航班,以及正前往香港的抵港航班外,其餘所有航班已全部取消。

圖源:今日新聞
新加坡與香港「一時瑜亮」,香港局勢也同時牽動著新加坡人心。很多人認為香港一亂,新加坡必將受益,新加坡內政部兼律政部部長尚穆根,在接受香港《南華商報》採訪時談到,香港的局勢並不會為新加坡帶來多大優勢!

圖源:南洋商報
新加坡能從香港事件中受益?
實際上,對於「新加坡將因香港事件受益」並不是空穴來風,坊間時有傳言。一位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甚至撰文《香港如何才能避免滑入萬丈深淵?》,指出香港社會動盪造成的資本、人才和財富外流,主要流入地將是新加坡。

尚穆根認為,新加坡的經濟受惠於區域包括香港的穩定。如果中國表現好,香港表現良好,區域的整體表現也良好,新加坡也會有好的表現。如果任何一方陷入不穩定,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如果香港與中國對立,對大家包括新加坡來說,都會是個問題。
香港的金融體系、作為中國前哨基地的地位以及靠近中國的地理優勢並不會在一夜間消失。同時,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沒有改變,儘管香港不是中國唯一的金融中心,但它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表示,「除非人們對中國感到悲觀,否則我不認為認真的投資者會立即另做打算。」

不論是李光耀的立場,還是一個事實,那就是,香港有中國作為後盾,這是個巨大的優勢。而新加坡沒有任何國家可依靠。如果同樣的情形發生在新加坡,就會變得非常棘手。香港能夠度過難關,新加坡則未必可以。他表示新加坡人都該慶幸,因為新加坡無需面對和香港同樣的情況。
除去反駁「新加坡將因為香港問題受益」的觀點外,尚穆根也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解讀。
香港問題,中國很難置身事外
對於香港問題的發展態勢,尚穆根表示,香港局勢涉及不同層面,但就最基本來看,不論是示威者衝進立法院還是破壞國旗的行為,還是在機場靜坐、持續兩個多月每周上街展開抗議遊行,乃至警察總部遭包圍、外牆被塗鴉,統統都是社會秩序問題。正是因為它是社會秩序問題,因此,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無動於衷。
同時,在另一層面,尚穆根也對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香港青年在事件背後的訴求,在於民眾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住房訴求等等。他對香港政府,以及北京政府有能力兌現訴求表示了足夠的信心,同時他也認為,「如果示威干擾持續,政府將無法找出任何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他也分析到時間肇因或許不單單是人民的物質願望,似乎夾帶著意識形態的不同。他再三強調,以他個人看法,希望政府結構發生變化類似的意識形態改變,比起社會經濟問題更難解決,他為香港表示擔憂,特別是香港需要中國的支持才能解決問題,因此,解決方案必須同時符合香港和中國的利益才行。
香港示威者把對中國的不滿,泄憤於象徵國家主權的國徽和國旗。他們針對旅居香港的中國民眾,用普通話高喊口號,宣洩怨憤,希望他們把示威者的心聲帶回到中國。有的示威者甚至還唱美國的國歌。這些行為都無助於緩解目前的局勢。

香港示威者朝香港中聯辦潑漆,圖源:BBC
中國政府已經做得足夠好
尚穆根對國際媒體就事件採取偏頗的立場表示不滿,他認為這些媒體將示威者標籤為「自由鬥士」,而警方則是「欺壓者」的身份,但這些媒體或許忽略了「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事實。
他認為,中國政府已經在過去做得足夠好,他說「中國的制度遴選出最具實力、最能幹的人士加入政府。35 年來,它 協助超過5至6億人口脫離貧困。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做到這點。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在35年內做到。」

很可惜的是,他認為中國政府做到的成就,卻沒有得到其他人認可。他反問道「這樣的成就能在其他任何制度下實現嗎?中國領導人還會提到中國人民的福祉。世上是否有另一個政治制度,能夠比現有的制度更好地造福中國人民?有哪一個制度能夠做到?你能舉出一個例子嗎?那麼,誰的制度比較好呢?由此可見,意識形態固然重要,卻必須符合現實。」
針對「一國兩制」,尚穆根在回答《南華商報》對於「新加坡的立場可說和大多數的國家一致,那就是繼續維持原 先承諾的「一國兩制」時表示,「一國兩制」需要明智的做法,而現在香港局勢對於中國來說是挑釁行為,很難讓人接受。

香港示威者揮舞美國國旗的行為,很多人認為是極大傷害了他們的感情
以上採訪內容均為尚穆根個人看法,新加坡律政部在其官網貼出中英雙語原文,以免其他人過度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