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陳阿姨在餐廳負責收拾和清潔桌子。每當看到有人快吃完了,她就會走上前禮貌地問:「可以收拾了嗎?」
「老伴前幾年去世了。兒女工作都很忙,也沒有那麼多錢來養我。公積金的錢不夠花。」陳阿姨說,她得自己養自己,直到勞動到動不了。
過了退休年齡,仍然堅持工作的老人,在新加坡並不罕見。在新加坡的服務場所,隨處可見滿頭白髮、步履蹣跚的老年人。他們是計程車司機,或者餐廳服務員,或者檔口小販。
新加坡人尊稱60歲以上的老人為「樂齡」,寓意希望他們的老年生活過得安樂祥和。但現狀是,過了耄耋之年仍在努力工作的,大有人在。

在生鮮超市整理貨物的老年人 圖源:Getty Images
早在新加坡建國初期,時任總理李光耀就認為,歐美的高福利政策只會養出一批懶人,這對嚴重依賴競爭力的小國新加坡是致命傷。
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多次強調: 「新加坡不養懶人。如果你願意工作,而且肯努力,我們會提供援助。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做,我們不會幫你。」
以秩序和效率著稱的新加坡,並不願意效仿北歐「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這種提倡個人奮鬥、再由政府兜底的模式,曾被英國媒體戲稱為「吝嗇保姆」。
不過,即便如此,新加坡仍然擁有傲視亞洲的養老金制度。在美世和CFA發布的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中,新加坡已經連續13年亞洲排名第一。
自己養自己
與一些國家的養老金制度不同,新加坡的養老金系統不是「年輕人養老人」,而是「自己養自己」。新加坡政府實施的,是一種名為「中央公積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 簡稱CPF)的強制性儲蓄計劃。
CPF是新加坡社會保障體系的最重要支柱,用於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退休,住房和醫療保健需求,它以個人負責為主體,採取完全積累式財務機制來應對養老問題。
對於一個有工作的新加坡人來說,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在55歲之前,他的CPF 會有3個帳戶:普通帳戶(Ordinary Account)、醫療帳戶(Medisave Account)和特殊帳戶(Special Account)。
普通帳戶里的存款可用來購房、購買CPF保險,也可用於投資和子女教育;醫療帳戶可用於支付醫療費用;特殊帳戶用於養老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
每個月,新加坡人和他的僱主都必須要將一定比例的工資繳納至公積金的三個帳戶,僱主為每名雇員繳交工資總額17%的公積金,雇員繳交20%,直至55歲。
沒到一定年齡前,CPF里的錢只能用於購買住房、醫療。
截至2022年1月,新加坡全民平均月薪為5783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7810)。
假設新加坡公民張先生今年35歲,月薪為600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87萬元),那麼每個月必須從薪水裡扣除20%即120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5734元),用於繳交公積金,他的僱主則會繳交其工資比例的17%,即102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4874元)。
二者相加,相當於張先生每個月存入了2220新加坡元進公積金帳戶(約合人民幣1.06萬元),一年存了2664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12.8萬元)。

能否過上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取決於退休前在帳戶中存了多少錢 圖源:新加坡聯合晚報
公積金帳戶中的儲蓄享有由新加坡政府擔保的最低2.5%的無風險利率。新加坡政府會將CPF中的錢政府用於投資國債、國內住宅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通過各種投資計劃,每年為新加坡人帶來一定的固定收益。
到了55歲,新加坡政府會設立第四個帳戶:退休帳戶,普通帳戶和特殊帳戶的錢將會轉入這個帳戶,成為退休存款。這時候就可以領取其中的部分養老金,剩餘部分留給65歲以後可以按月領取退休金。
同時,如果55歲後繼續工作,還可以繼續比例繳納公積金,只不過繳費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61歲至65歲員工:公積金繳交率降至26%(雇員13%,僱主13%);66歲至70歲員工:公積金繳交率將下調至16.5%(雇員7.5%,僱主9%)。70歲以上12.5(雇員5%,僱主7.5%)
去世前如果這筆養老金沒有用完,可以讓下一代繼承。
為了鼓勵公民多存錢少透支公積金,新加坡政府還規定,退休帳戶必須達到一定的存款額,才可以支取超出該額度的部分。
因此,每一個新加坡人年輕時都必須努力工作,努力存錢,只有達到一定的數目後,老了才有足夠的錢度過餘生。
不退休的「打工人」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自1955年推出以來,一直在不斷升級,並受到廣泛的推崇,被譽為具有亞洲特色的「模範養老制度」。
根據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局發布的年報,截至2020年底,已經有40萬新加坡人的公積金存款達到了50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39萬元)。其中,有100個帳戶主人還不到36歲。
然而,這個政府「家長式」的強制儲蓄計劃,近年也受到新加坡民眾抱怨。例如帳戶資金運用不夠靈活;過於苛刻的提現標準和不斷上調的最低存款額,讓很多收入不高的階層背負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不敢輕易頤養天年。
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2019年時表示,全新加坡有74%的公積金用戶,每月領取的退休金都不足50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389元)。

寫字樓中做清潔工的新加坡老人 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機構的研究顯示,一個65歲的新加坡單身老人,每月基本開銷需1379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6590元)。且在當下普遍高通脹的壓力下,這筆開銷費用,只會繼續增加。
因此,即便生活在亞洲最好的養老金制度下,大多數新加坡人,對自己的老年生活仍然沒有信心。
根據保險集團AIA的報告,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新加坡居民對退休生活的擔憂程度最高。在其調查的500位新加坡居民中,55%受訪者表示他們擔憂無法存到足夠的養老金,此外,35%的新加坡居民把退休儲蓄列為一生中最難實現的目標。
李顯龍在2019年表示,新加坡將在2030年把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逐步上調到65歲,返聘年齡從67歲上調到70歲,2022年將分別先上調至63歲和68歲。
除了鼓勵民眾繼續工作,增加公積金儲蓄外,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了多項企業補貼政策,來鼓勵企業僱傭年長者。
新加坡的老人也不想看到,自己多年辛苦存下的養老金縮水貶值,無法維持退休後的體面生活,只能活到老、工作到老。
新加坡人力部公布的《2021年新加坡勞動力報告》顯示,65歲及以上居民就業率的增長加快,從2020年6月的28.5%增至2021年6月的31.7%,也高於2019年6月的27.6%。
一名69歲清潔女工就表示,比起躺在家看電視,她還是喜歡出來工作,不僅可以省掉一天的開銷,和年輕人共事,也能讓自己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