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k Moi Chaik生前臥病在床。圖:洪若詩
一名網民申述其母親在盛港綜合醫院接受治療時,臨終前幾天有醫生和護士的言辭欠缺同理心和敏感度,院方回復《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表示,已與相關家屬保持聯繫以提供支持。
指醫護人員欠敏感 「當我和媽媽是耳聾」
31歲的洪若詩星期六(16日)在Facebook貼文申訴,母親臨終前幾天在盛港綜合醫院的普通病房接受治療,她一度要求將母親轉到新加坡中央醫院,但一名醫生竟然對她說: 「你母親已經時日無多(in her last days),轉到哪間醫院都一樣。看你是要她在家裡、中央醫院、盛港綜合醫院或是慈懷護理中心過世。」
另外,她聲稱聽到一名護士對另一名護士說,必須每小時拍照和填寫資料到系統里,「如果她死了,這就當作是證據,如果她不死,就什麼都不用做啦。」
她今天(19日)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說,當該名醫生和兩名護士說那些話時,都離她和母親不遠,「好像我們是耳聾的嗎?完全沒有考慮到我媽媽和我的感受。」
洪若詩也說,當時母親雖然臥病在床,但有時還是「會開眼睛,會跟我點頭」,因此並非完全失去意識。
另外她也透露,由於自己懷有三個多月的身孕,所以不方便幫母親換尿布,她於是要求護士幫忙,但「等了40分鐘才來換」,換尿布間隔時間也長,覺得照顧不夠完善,可能造成臥床病人褥瘡或感染。
仍感謝加護病房醫護人員照料佳
洪若詩透露,原本就有失智症的75歲的母親Mok Moi Chaik是在上個月27日在家中廁所跌倒,之後送到盛港綜合醫院後,就臥床在加護病房長達十天,期間發現她原來腦部有多處中風。
洪若詩說:「其實在加護病房的時候,我是沒有任何的投訴,醫護人員都照顧得很好。」
希望提高「關懷病人」意識才發帖文
據洪若詩說,經過治療後,母親的情況一度趨於穩定,接著在洪若詩同意下,才轉到普通病房,並在盛港綜合醫院度過生命中最後六天,無奈母親臨終前在該醫院普通病房的體驗並不理想。
她也說,這次會在網上發文,是希望提高大家在關懷病人方面的意識,「我明白生老病死是必經之路,但在病人臨終最後那幾天,醫護人員的語言選擇很重要,要敏感一些。尤其是在親屬和病人面前,更要敏感一些。」
洪若詩說,母親Mok Moi Chaik已在上星期五(15日)去世,並已在昨天(18日)火化。
院方:一直與家屬保持聯繫
盛港綜合醫院今早(19日)回復《8視界新聞網》時表示,已關注到洪若詩的帖文,「我們向她一家表示衷心的哀悼。 我們一直與家屬保持聯繫,以提供我們的支持並確保他們的擔憂得到解決。」
院方表示,基於病人身份保密,所以無法提供更多病人相關細節。
院方也說,已經針對事件進行調查,該病人在住院期間得到了適當的護理。
「在那期間,醫療團隊頻繁地與患者的指定聯繫人溝通,通知她關病人的最新狀況、治療計劃和預後信息。很不幸地,盡力我們最大努力之後,病人仍過世了。」
提醒職員與病人和家屬互動時留心
院方也表示,已提醒職員在與病人和家屬互動時要留心,尤其是接受姑息療法(palliative care)病人的家屬,因為他們面臨許多壓力,包括要做醫療保健方面的關鍵決定,以及為即將失去親人而悲痛所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