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從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置中國主權和中美關係穩定的大局於不顧,悍然竄訪台灣之後,中美關係就像是拉緊的橡皮筋,隨時都有崩斷的風險。古人云「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面對中美兩大國之間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亞太地區的許多小國已經不可能再像旁觀者那樣輕鬆,而是開始有些憂心忡忡坐不住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表示,新加坡要為中美關係惡化帶來的不確定局面做好心理準備。

8月9日,正當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在台灣島周邊舉行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環島實彈演習之際,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發表國慶賀辭時,談到了地緣政治局勢。李顯龍指出,中美兩國的關係正在惡化,如果發生誤判或事故,很容易讓情況變得更糟。
李顯龍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分析道:「在未來的十年內,新加坡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風暴已經降臨到了新加坡周圍。」中美關係在一次又一次外交事件中走向惡化,雙方存在太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以至於互相之間猜疑不斷,並且在這些問題上缺乏接觸與共識。他說到:「中美關係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改善,而雙方發生誤判或意外,會很容易使事情變得更糟糕。」
李顯龍同時也提到了俄烏衝突,並認為俄烏衝突給中國和美國及其在亞太地區的夥伴的關係帶來了進一步的緊張,今後亞太地區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局勢也將升溫,而新加坡也會隨之受到不斷衝擊。最後他表示:「到目前為止,本區域保持和平和穩定,但今後的幾十年,情況未必會一樣,因此,我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應付挑戰。」

李顯龍對近些年以及未來中美關係的波動甚至惡化始終保持憂慮和高度警覺狀態,此前在8月1日,李顯龍與到訪新加坡的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舉行會晤時,曾敦促後者努力與中國保持「穩定」的關係。從之後李顯龍的言論來看,他十分擔憂中美關係目前的惡化態勢帶來的影響。
李顯龍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而是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秩序深度重塑的敏感捕捉,但顯然他主要是從新加坡的國家利益出發來考慮的。
新加坡位於世界海上航運的交通要道,扼守「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光是靠著收取「過路費」就能給新加坡提供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作為一個袖珍型城市國家,在和平穩定的局面下,新加坡不難做到「悶聲發大財」,但一到了周邊區域政治局勢動盪,大國之間對抗升級的時候,和平穩定的國際形勢發生改變,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就會陷入左顧右盼的狀態而更加難以自保。
早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由於中美博弈,輿論界就盛傳美國要封鎖馬六甲海峽以限制中國的說法。不難想像,如果馬六甲海峽完全被美國封鎖,不僅新加坡昔日的生意經念不下去了,而且其過去曾經保持的超然狀態也無以為繼。如果亞太地區的衝突升級成武裝對抗,美國及其盟友全副武裝地闖入亞太地區,那新加坡的處境無疑就會更加危險,作為一個華人建立的、本身就是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受益者的新加坡,在世界體系崩潰之時所面臨的山呼海嘯般的衝擊將是無法承受的。

遙想當年,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作為首任總理的李光耀先生為新加坡的創建和發展殫精竭慮。作為彈丸小國,能夠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躋身於已開發國家之列的確很不容易。從最初的人均GDP幾百美元到今天的人均GDP幾萬美元,新加坡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崛起成為經濟巨人,靠的是第一代新加坡領導人長遠的戰略眼光,以及新加坡全體人民的支持。從早期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和石油提煉加工工業,到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又依靠區位優勢發展醫藥、金融和電子產業,而這些產業的背後,離不開自身軍事力量和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
新加坡作為一個正面案例,倒是可以很好地說明為什麼要在國際上提倡多邊主義,強調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在過去的很多年間,新加坡通過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國際貿易,深深地受惠於國際和平和區域局勢的穩定。
其實這個道理對於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發展也同樣具有解釋力。1971年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以後,中國通過反對蘇聯霸權主義,倡導各國之間友好合作,贏得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到了21世紀以後,「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從全球化帶來的高速發展中獲利。相比於人類歷史曾經歷過的長期的戰亂與衝突,如今這個時代堪稱是人類歷史上最和平最穩定的一個時代,世界各國都必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局面。

但是,美國出於一心要維護自己唯一超級大國地位的立場,在全球大搞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每日都做著「執敲朴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美夢,習慣於耀武揚威地帶領著一眾盟友到處惹是生非,從二戰後世界體系重要的締造者和主導者淪為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威脅和搗亂者。面對美國為首的霸權主義勢力在台灣的瘋狂挑釁,中國方面深知潛在的戰爭危險,因此我們保持了高度的政治耐心和足夠的戰略定力,即便是面對極端的「台獨勢力」的蠢蠢欲動,我們在大力推動反獨促統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和希望,沒有對製造麻煩的外部政治勢力主動發起任何攻擊。但正如偉人所說「在鬥爭中求團結則團結存,在妥協中求團結則團結亡。」我們愛好和平,不惹事也不怕事,如果我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面臨侵犯和嚴重的挑釁,我們一定會冷靜而周密的通過有力有效的軍事行動,對敵對勢力進行強有力的震懾。

對於中方所採取的反制和應對措施,西方的媒體和輿論肯定少不了種種詆毀攻擊,倒打一耙把中國的合理行為抹黑成造成中美關係惡化的「罪魁禍首」,似乎在他們眼裡,中國就應該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我們肯定不能因為懼怕而示弱,因為擔心被抹黑而自縛手腳。人類的歷史早已證明,一味地示弱決不能給世界帶來和平。當今世界「苦美久矣」,中國作為今天世界舞台上為數不多真的可以對美國說「不」的國家,面對美國方面用各種方式持續不斷地挑戰中國核心利益的惡劣行徑,我們要作出表率,奮起反擊,反抗美西方的霸權主義。
正是因為有中國在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不斷努力,才能為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國家享受繁榮穩定的社會創造條件,這一點世界各國也心知肚明。正因如此,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立場已經得到了170多個國家的支持。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因此曾經在佩洛西訪問新加坡的時候勸說她不要用竄訪的冒失舉動破壞了中美關係,並在之後表態稱自己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之路註定會充滿各種嚴峻的挑戰和衝突,註定充滿著崎嶇坎坷,甚至驚濤駭浪,但中國人民對於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充滿希望。我們從未畏懼過任何邪惡力量的進攻和瘋狂,我們始終和世界各國人民一起站在追求和平與正義的一方為戰勝威脅世界的霸權主義而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