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種具高度傳染性,而染疫者病況似乎較輕。儘管如此,專家們仍警告,不能輕視這一變異毒株,因為, 「全民染疫」風險太高。
1. 奧密克戎會「咬人」
針對一些觀點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相對溫和,可以被視為「大號流感」,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予以駁斥。他在1月8日的一場線下會議上警告稱:「對於缺乏免疫力的人來說,奧密克戎它是會』咬人』的。」

來源:BBC
從研究團隊發表的數據來看,一項去年晚些時候發表的國藥疫苗研究表明,三劑滅活疫苗對中和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有效性弱於對新冠原始毒株的中和效力。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家袁國勇等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接種兩劑科興疫苗無法產生能夠中和「奧密克戎」的抗體。
近期,世衛組織樂觀預計,新冠大流行有望於2022年年底前終結。對此,張文宏提出了結束新冠流行的兩種模式。他表示:「一種模式是通過高效的疫苗和新藥降低病毒傳播,快速結束疫情,並從大流行過渡到地方性流行;另一種模式是通過高效的疫苗、維持強化的社會與公共衛生措施、保證充足的醫療資源,逐漸進行過渡,避免醫療資源的擠兌。」
2. 全民染疫不可行
在有關新冠病毒的討論中,尤其因出現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迅速傳播現象,"全民染疫"越來越頻繁成為議題。對此,柏林大學夏里特醫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兼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教授庫爾特表示,「全民染疫是一個可怕的概念。……從根本上講,它涉及基本免疫力。」

來源:德國之聲
德國聯邦衛生部長兼流行病學家勞特巴赫也明確表示, 即使奧密克戎危害可能不及其他變種,但「全民染疫不是一種選項。……即使奧密克戎可能不如德爾塔變異毒株那麼厲害,但不幸的是很多患者仍會受到永久性傷害。」
3. 奧密克戎導致醫療資源嚴重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於1月6日發出警告稱,儘管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引發重症的風險低於先前流行的其他變異株,但它仍在全球多國造成人員死亡,因而不宜將這一毒株的特性描述為「溫和」。
張文宏表示,之所以部分國際媒體認為奧密克戎不會擠占醫療資源,是基於高疫苗接種率的底氣。例如英國近期每天新增確診人數超過20萬,但病死率沒有明顯上升。究其原因,是英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80%,三針疫苗接種率超過50%,才尚未出現嚴重的醫療資源擠兌情況。

來源:澎湃新聞
回應人們未來是否需要持續接種新冠疫苗的問題,張文宏表示:「我認為現在判斷需要持續接種新冠疫苗的證據仍然不充分,比如在美國,自然輕症感染越來越普遍,未來是否需要接種還是要看疾病的症狀是否會更加嚴重。」張文宏認為,大部分疫苗無需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除外。
同樣,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也表示,疫苗的防護能力會隨時間減弱。至於注射追加劑後是否還得打第四、第五,甚至第六針,由於全球還沒有先例可循,無法現在就作出判斷,一切取決於疫苗保護能力消退的速度,以及病毒是否持續變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