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推出跨境QR碼(二維碼)付款連接,受訪公眾持觀望態度,現金仍是許多人的首選。
馬來西亞支付平台DuitNow和新加坡星網電子付款公司(NETS)前日正式接通跨境二維碼(QR碼)支付服務。兩地旅客可在實體商店使用有關金融機構的手機付款應用來掃描NETS QR或DuitNow QR完成付款,也能掃碼進行網上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到今年底,馬新兩國人民還可通過PayNow和DuitNow進行即時跨境轉帳。
上述跨境QR碼付款連接,獲得兩國業者的大力支持而得以實現,包括星網電子付款公司(NETS)、新加坡銀行公會、馬來西亞付款網絡公司(PayNet)以及兩國的金融機構。
參與金融機構的用戶,將可獲得這個跨境QR碼付款連接提供的便利。新加坡方面目前是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馬來西亞方面是大馬銀行(AmBank)、Boost、聯昌國際銀行、豐隆銀行、馬來亞銀行、大眾銀行(Public Bank)、Razer Merchant Services、TNG Digital和馬來西亞大華銀行(UOB Malaysia)。
馬新跨境QR碼付款連接,反映東南亞手機付款興盛的趨勢。但對於新推出的馬新跨境QR碼付款連接,不少受訪公眾持觀望態度,現金仍是許多人的首選。
陳方暉(52歲,退休者)受訪時說,一家四口經常開車去新山吃飯購物,冠病疫情前也常帶父母去馬來西亞,每次都會先在新加坡找貨幣兌換商換好現金。
對於跨境QR碼支付連接,他主要關注的是匯率。他認為,電子付款或銀行卡支付的實時匯率不穩定,如果匯率合適,他不排斥使用跨境電子支付。不過,使用現金仍會是他的第一選擇,因為可以在匯率較好時多換一些錢。
「使用QR碼付款是會較方便,如果身上現金不夠,附近又找不到兌換商的話可以應急。但我應該還是會先換好現金。因為常常去,所以會儲備一些現金,遇到匯率好的時候也會多換一點。」
黃儀敏(49歲,家庭主婦)因為丈夫的工作關係,他們時常會到馬來西亞。除了匯率因素,她對於QR碼等無現金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保持高度警惕。
她說,丈夫的信用卡曾經在馬來西亞被盜刷,因此他們通過刷卡和掃碼等非現金方式支付時都非常謹慎。現在有了新的付款方式,她會先聽一聽身邊親友使用後的反饋,再決定是否使用。
「在國外要很小心,還是用現金比較好。遇到匯率好的時候,我會去換幾百塊收著。」
受訪錢幣兌換商預計,短期內他們的業務不會受到衝擊。
新加坡牛車水Crante錢幣兌換商合伙人黃素珍說,近期清明節臨近,不少馬來西亞人要返鄉祭祖掃墓,換錢的人有增加的趨勢。
她說,雖然在國外消費可以使用信用卡,新加坡一些銀行也早就推出跨境匯款的服務,但是仍有很多人傾向於使用現金,本地兌換商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很多馬來西亞人可能自己會用電子支付,但是如果是帶錢給父母的話,還是會帶現金。即使是年輕人出國旅行,也還是會兌換一些現金,比較有安全感,不用擔心電話壞了或者信用卡刷不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