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婧

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本月相繼對三家在6月赴美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滴滴出行、滿幫集團和看準科技,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路透社)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監管風暴持續發酵,多家科技企業據傳取消赴美國上市計劃,在美中概股也連續五個交易日集體下跌。受訪學者預計,中美監管兩面夾擊下,網際網路企業赴美上市潮將踩下急剎車,更多企業可能轉道香港甚至新加坡市場。
綜合財新、路透社和《金融時報》信息,至少四家中國企業已暫緩或取消赴美上市計劃,包括醫療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共享單車第一股」哈囉出行、健身應用Keep,以及播客平台喜馬拉雅。這些企業都和近期受審查的滴滴出行一樣,面對內容和數據方面的監管風險。
已在美國募資超過2億美元(2.7億新元),原定昨天上市的零氪科技,此前一天宣布將上市日期調整為「待定」,成為滴滴風波後首家明確擱置上市計劃的中國企業。這家獨角獸企業獲得阿里健康等知名機構投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也是公司的大股東之一。
哈囉出行今年4月24日遞交赴美上市招股書,但至今沒有進一步宣布。4月30日公開招股書的喜馬拉雅,據稱已基本放棄赴美上市,可能轉道香港。而日本軟銀和騰訊投資的Keep,則沒有按計劃遞交上市申請,也取消了本周的投資者推介會。
今年上半年有33家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比去年翻了一倍。但7月至今沒有中概股公開遞交招股書,這與中國當局本月祭出「監管組合拳」有關。
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本月相繼對滴滴出行、滿幫集團和看準科技這三家在6月赴美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網信辦上周下架滴滴出行App後,昨天又下架滴滴順風車等25款「滴滴系」App。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本周二(6日)發布《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要求壓實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體責任,做好中概股公司風險及突發情況應對。路透社還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證監會正組建一個團隊,審查利用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另一方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持續收緊反壟斷管控,本周向阿里、騰訊、蘇寧易購等網際網路巨頭開出共計22張反壟斷罰單。
這套組合拳也撼動已經上市的中概股。周四隔夜美股收盤時,近八成中概股下跌,其中陸金所大挫14.85%,360數科滑落21.48%。風暴中心的滴滴則下跌5.88%至11.21美元,10天內市值共縮水260億美元。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教授羅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研判,這一系列監管措施,可能對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她以教育行業為例指出,今年政府收緊對校外培訓監管,令教育股從年初至今「跌跌不休」。以此類推,網際網路企業的數據管控和市場壟斷情形,都可能隨著監管發生大幅調整。
隨著各國對數據安全重視度提升,羅妍認為中國監管層將持續加強數據安全監管,讓打算赴美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面對更高門檻。「再加上反壟斷升級,未來科技企業不管在哪裡上市,都要準備好應對更嚴格的監管要求。」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副教授傅方劍受訪時也預計,中美監管夾擊下,網際網路企業赴美上市的政治風險陡增,他們可能因此改道香港乃至新加坡市場。
美國去年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賦予監管層查看外國公司審計底稿的權力。傅方劍指出,這與中國監管層對數據安全的要求背道而馳,也令中概股左右為難。「在國內上市門檻高,到美國上市風險高,網際網路公司的融資之路可能越走越窄。」
他建議中國監管層借鑑美國市場做法,適當降低科技企業的掛牌門檻,在上市後再加強合規監管。「當局不光要給企業壓力,也要給他們一條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