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半年,相信多數蟻粉跟紅螞蟻一樣,已經習慣不戴口罩、與冠病共存的新常態。
但別忘了,冠病還未消失,也許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它有持續變種的「超能力」。
還記得2021年11月肆虐全球的奧密克戎(Omicron)冠病毒株嗎?
它不但從未離開,還繁衍了世世代代的「子孫」。去年10月在新加坡引發新一波疫情的XBB毒株(暱稱「小寶貝」)就是其中一個。
時隔不到一年,它的另一批「子孫」又誕生了:
它們的名字叫厄里斯(Eris)和皮羅拉(Pirola)。
厄里斯早已傳入新加坡
據《紐約時報》報道,名為「厄里斯」的EG.5變種毒株正在全球迅速蔓延,但專家認為它沒有比之前幾種毒株危險,也不會對公共衛生構成實質威脅。
厄里斯是XBB毒株的「後代」,今年2月首次在中國出現。新加坡是在5月出現首起感染厄里斯的確診病例。
症狀沒有更嚴重但不少人住院
衛生部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
今年第34周(8月20日至26日),新加坡新增6650起確診病例,95人住院,與前一周相比保持平穩。

新加坡每周新增6000多起確診病例,診所外偶爾還是會出現排隊看診的人龍。(聯合早報)
今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把厄里斯列為「待觀察變種毒株」時指出,基因變化上的「優勢」使厄里斯成為全球目前的主流冠病毒株,也是確診病例再次攀升的主要原因。
「厄里斯似乎比其他毒株更具傳播力,也具備更好的『逃逸』能力,可以躲避之前的毒株和疫苗產生的抗體。」
不過,世衛強調,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厄里斯會導致更嚴重的症狀。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全球衛生)許勵揚副教授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說:
「感染厄里斯的症狀與其他冠病毒株沒什麼不同,跟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也相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和疲勞。」
冠病口服藥Paxlovid及其他冠病診斷測試,對厄里斯毒株也仍然有效。
疫苗跟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
然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警告,出現更危險變種的風險依然存在,「可能導致病例和死亡人數突然增加」。
美國心臟科醫生托波爾(Eric Topol)則擔心那些染病風險高的群體,因為他們之前接種的冠病疫苗「跟病毒目前的發展方向相去甚遠」。
「新的疫苗配方預計今年秋季才推出,這款『更新版』疫苗是根據另一個與厄里斯基因相似的毒株研發的,比起目前針對原始毒株的疫苗,能夠發揮更好的保護作用。如果新疫苗現在就面世,我會比較放心。」

現有的冠病疫苗針對原始毒株和早期的奧密克戎毒株,對抗厄里斯毒株未必有效。(路透社)
這是否意味著,即使現在接種追加劑,也無法避免被厄里斯感染?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醫生直言,接種追加劑對厄里斯的作用不大,但對於預防重症還是有一定效用。
他也提醒,F1新加坡大獎賽即將在9月15日舉辦,屆時會有世界各地的旅客到訪。
「那段期間的確診病例可能會上升,但應該不會激增,因為從現在到9月中,預料會有更多新加坡人感染厄里斯毒株。」
會變又會逃的皮羅拉
名為「皮羅拉」的BA.2.86變種毒株同樣是奧密克戎的後代,但它的傳播力比厄里斯強多了。
今年7月24日,首起感染皮羅拉的病例在丹麥被發現。短短六周內,確診病例已遍布全球四大洲,包括美國、英國、南非、瑞士和以色列。
看來,皮羅拉傳入新加坡是遲早的事。
世界衛生組織已把皮羅拉列為「受監控變種毒株」,並呼籲各國合作追蹤病毒傳播情況。

最怕看到出現「兩條線」。(海峽時報)
令科研人員震驚的是,皮羅拉在特徵上跟奧密克戎BA.2毒株最接近,卻比BA.2多了35個突變。這些突變都發生在病毒的刺突蛋白,也就是病毒用來感染人體細胞的部分。
丹麥史坦頓血清研究所指出:
「冠狀病毒發生如此顯著的變化,並產生35個新突變,是很不尋常的。上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的變化,是在奧密克戎第一次出現的時候。」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警告,皮羅拉可能比現有毒株更容易導致二度感染,即使已接種疫苗也無法倖免。
過去一周,兩組科研人員不約而同發表了有關皮羅拉毒株的研究成果。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皮羅拉與之前的毒株非常不同,之前感染冠病後產生的抗體也拿它沒轍,可見皮羅拉比厄里斯更會「逃」。
中國的研究數據也顯示,「更新版」疫苗對抗皮羅拉毒株未必那麼有效。
瑞典的研究數據就比較樂觀。科研人員發現,近期確診冠病後產生的抗體,對皮羅拉還是能發揮一些保護作用。
也就是說,新疫苗產生的抗體不至於「無用武之地」。
不過,大家也別高興得太早。畢竟這些測試都是在實驗室里進行,而實驗室里的細胞反應不一定跟真實世界中的病毒反應一致。

實驗室里的細胞反應,不一定跟真實世界中的病毒反應一致。(聯合早報)
隨著北半球步入秋冬季節,專家提醒,氣候條件將對病毒傳播更有利,加上群體免疫力下降,未來幾個月的感染情況值得密切關注。
世衛專家團的荷蘭病毒學家科普曼斯(Marion Koopmans)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
「如果厄里斯和皮羅拉在冠病疫情的第一年出現,我們或許會束手無策,但我們現在已經處於一個非常不同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