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在家動動手指,協助社群媒體行銷、填寫問卷、沖業績,就能賺取一定的報酬?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新加坡至少3066人墜入三類求職騙案,損失金額至少4570萬新元。
新加坡警察部隊周二(2月20日)發文告提醒民眾,小心使用近來頻繁的求職騙案。
文告提及,騙子一般會透過交友應用程式或社群媒體平台接觸受害者,以賺取佣金為餌,讓受害者進行一些簡單的任務,如在電子商務平台推銷產品、完成調查、或為社群媒體內容行銷引流。
文告指出,騙子最初都會履行承諾,給予相應的佣金,讓受害者上鉤,之後便會介紹更進階的任務,或者誘使受害者投資,最後騙走大筆錢財。有時為了獲取受害者的信任,騙子還會開出虛假的勞動合約。
受害者直到發覺自己沒收到佣金,或聯絡不上騙子時,才意識到被騙。
新加坡警方提醒民眾,騙子還會透過Telegram和WhatsApp提供假工作機會,把潛在受害者加入聊天群組。 同夥會在群組中幫腔,聲稱完成任務已獲得佣金,製造假象,民眾務必小心謹慎。
民眾可以啟動通訊平台的隱私功能,拒絕不知名的用戶將自己拉入聊天群組,避免誤入騙子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