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一個經濟強國,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位居全球第四,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顯示,新加坡也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2024年1月至7月期間,新加坡與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645.2億美元,顯示出兩國貿易關係的穩定增長。

圖源:FACEBOOK
在2022年,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貿易總額更是達到了1151.3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對新加坡的出口額為811.7億美元,這無疑凸顯了中國在新加坡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額為339.6億美元,主要包括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塑料橡膠和礦產品,進一步證明了新加坡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新加坡對中國企業落地頗具吸引力
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經連續11年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此外,中國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外資來源國,目前有超過8500家中國企業在新加坡投資和發展。新加坡的繁榮經濟,加上政府在創新生態領域的超前規劃和布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領域公司、投資機構和創業者紛紛落戶新加坡。

圖源:FACEBOOK
2024年,新加坡人均GDP接近9萬美元,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前景持續看好的新興經濟體之一,新加坡的投資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政治社會穩定:人民行動黨一直保持執政黨地位,確保了國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推崇種族包容,致力於打造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諧共存的社會。
區位優勢明顯:新加坡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貿易、金融、航運中心,同時也是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創新的中心,扮演著重要的地區角色。眾多企業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以此為跳板進入東南亞市場。
營商環境優越:新加坡政府實施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連續多年在世界銀行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中名列前茅。新加坡的法律法規完備,政策公開透明,政府廉潔高效,司法公正嚴明,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減少了不可預見的風險。

圖源:FACEBOOK
實行國民待遇:新加坡對外資企業實行無差別的國民待遇,外資企業在新加坡設立簡單,無出資比例和出資方式的限制,外匯自由進出,政府對內外資企業的監管一視同仁。
金融基礎設施完善:新加坡的銀行業是其金融系統的基石。截至2023年,新加坡擁有超過200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包括眾多世界頂級銀行,為新加坡企業和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稅務政策優勢:新加坡政府提供多種稅收優惠和投資激勵措施,鼓勵國內外企業在新加坡投資和擴展業務。新加坡的稅制簡單且有競爭力,沒有資本利得稅、股息稅和遺產稅,與9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重徵稅協定,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
「新加坡+1」戰略提升區域聯動性
為了充分利用東南亞區域資源,實現與東南亞各國的優勢互補,新加坡推出了「新加坡+1」戰略。2021年2月,新加坡成立了「東南亞製造聯盟」(SMA),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的10個工業園區,為企業提供服務和優惠政策,降低了經營風險。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1」戰略的關鍵區域是東南亞的「新柔廖成長三角」,由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柔佛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群島組成的經濟區。企業可以在柔佛設立生產基地,利用新加坡作為總部、物流中心、研發中心和財務結算中心,實現全球化布局和高效運營。
這種模式結合了新加坡的全球貿易網絡和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的製造業優勢,通過互補優勢,實現了1+1>2的效應,幫助企業快速拓展區域市場、打造多元化供應鏈、創造區域化新格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除了電商,支付、教育、物流、通信等行業的企業都有拓展海外市場的需求。對於崛起中的中國企業而言,通過新加坡進入東南亞市場,無疑是一條明智的出海策略。新加坡不僅是旅遊聖地,更是中國企業進軍東南亞,布局全球市場的跳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