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探討預防措施 應對孩童長時間使用電子螢幕的心理影響

我國正在考慮採取額外預防措施,應對長時間使用螢幕,對兒童心理衛生可能造成的影響。黃循財副總理指出,受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青少年人數在全球範圍呈上升趨勢,而研究人員的一個設想是,這是因為孩童在成長過程中觀看電子螢幕的時間更長,因此有必要協助他們應對。
黃循財副總理出席新加坡援人協會55周年晚宴時表示,在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方面,可採取的額外預防措施包括培養這個群體的韌性,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社會支持。除了社交媒體平台設定的最低年齡限制,副總理指出家長也需要加以監督,例如限定孩子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
他說:「這對於大腦還在發育和成長階段以及在青春期初期的孩童來說,可能會是個問題。因為持續承受著需要在線上展現正面形象的壓力,以及因為算法導致社交媒體充斥著為了引發憤怒情緒的內容有時還會發生網絡霸凌,這一切都可能對個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損害。」
另一項預防措施是減少社會對心理問題的成見,這樣一來或許能鼓勵人們及早求醫。
黃循財表示:「我們的研究調查顯示年輕人有能力建立韌性,我們必需確保他們具備所需技能才能做得更好更快,以便更好地處理生活中面對的壓力因素,並走出挫敗重新站起來。我們採用的方法不是消除所有壓力,而是要孩子們學習如何應對他們年齡層能夠處理的壓力水平。」
新加坡援人協會上個財政年,通過輔導和援助項目為超過1000人提供幫助。協會希望未來五年,籌集550萬元來資助預防自殺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