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坦言,新加坡不太可能取得過去那麼高的經濟成長,也不會有類似的結構性財政盈餘,讓新加坡政府把冠病疫情期間動用的巨額國家儲備金歸還國庫。
他分析,接下來新加坡政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會增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的政府結構性財政盈餘不會重現。
「我們面對不同的條件,在現有情況下能夠維持收支平衡,就已經很不錯了。」
黃循財周三(2月28日)在新加坡國會總結新財年政府財政政策辯論,針對裕廊集選區議員陳有明醫生的提問,出上述回應。
他說,接下來假如出現財政豐收年,政府會考慮歸還儲備金,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24434702970.00
新加坡政府在冠病疫情期間先後獲總統批准,2020財年至2022財年從儲備金中提取高達690億新元,相等於過去數十年所累計的財政盈餘,來保障人民的生命與生計。最後實際動用的金額約400億新元。
「與之相比,新加坡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首次動用儲備金應對危機,當時的振興配套有40億新元來自國庫,但由於經濟復甦比預期快得多,新加坡政府在任期結束時全數歸還這筆儲備金。」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月初在國會參加公共財政動議辯論時,曾表示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將冠病疫情期間動用的400億新元歸還國庫。
上述動議由新加坡前進黨提出,李總理當時也向反對黨發出挑戰,如果對方真的認為應該動用更多儲備金,就應該將它帶到投票箱,讓選民做出決定。
國會反對黨領袖、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阿裕尼集選區)尚未對此做出正式回應,而前進黨秘書長、非選區議員潘群勤星期三在國會澄清,前進黨在公共財政動議辯論中,並非主張 開國庫花儲備金,只是建議放慢儲備金的成長速度。
對此,黃循財反駁說,前進黨提出要動用售地所得,就是動用國家儲備,一些建議也須修改憲法對國家儲備的定義。
疫情動用的儲備金是否歸還國庫,在周三的新加坡國會也成為短暫交鋒的引線。黃循財和畢丹星互指對方在消費稅、儲備金的使用,以及是否將儲備金歸還國庫的立場改變。
黃循財說,人民行動黨的立場非常明確,政策可以隨著局勢變化調整,但一些根本上的原則和價值觀,例如負責任地管理財政與兼顧當下和未來的需要,是不能妥協的。
「這些原則是新加坡建國領導人定下的,再經由人民行動黨歷任領導人延續,它在我的任內也肯定會繼續下去。」
波東巴西區議員司徒宇斌則希望畢丹星說明,如果工人黨執政,會如何歸還冠病疫情爆發時動用的400億新元巨款。
畢丹星回應說,執政者可以透過分期付款來歸還儲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