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立交出牌照疑想避開調查擺脫關係?律師:該負責的始終逃不掉

山立匯款公司。(圖:周海麗)
深陷匯款被凍結風波,山立匯款公司突然主動歸還匯款執照,疑似想避開調查,順便告訴苦主,公司無法繼續經營,沒辦法繼續負責幫忙解凍款項,但受訪律師表示這是逃避責任的戰略手法,不管是否繼續經營,該負的責任始終逃不掉。
本地一些匯款公司近一年來不斷深陷匯款被凍結的風波中,截至目前,警方共接到超過840起針對匯款被凍結的報案,涉及款項高達1600萬元左右,其中大約510起是針對山立匯款公司。
就在當局展開這一事件時,涉案的山立匯款公司突然向金管局表示打算放棄支付服務牌照並停止業務,令許多人尤其是仍有款項被凍結的苦主相當錯愕,擔心日後無法再向山立公司追討款項。
《8視界新聞網》訪問了多個律師,得到的結論是山立匯款疑已「走投無路」,主動結束有關業務,似乎是想「避開調查」、「擺脫責任」的戰略手法,但律師也說,在法律上,無論是否仍在營業,公司即便清盤後也需要擔負該有的責任。
本地資深律師藍國慶指出,公司經營遇到困難,背後的董事為免受到牽連,往往都會主動結束營業或乾脆清盤,希望「避重就輕」。他說:「理論是自己主動交出牌照或者清盤,並由自己找清盤公司接管,總好過讓債權人或當局去委託清盤人來清盤公司吧,到時什麼都被追查得一清二楚。」
不過,既然當局都已介入調查山立匯款公司,藍國慶認為「怎樣都無法擺脫責任,即便是日後申請清盤,也無法逃避的。」
至於已進入司法程序的訴訟案件,不願透露姓名的律師表示,牌照只是允許董事經營指定的生意,歸還後也不會影響有關訴訟案件。他認為,山立匯款公司選擇在這個時候歸還牌照可能是錯誤的認為「歸還後就可不再受到管束。」他也說,這是一般生意人的錯誤想法,該負的責任始終都逃不掉。
受益人七天內未收到錢 當局可對公司和董事採取行動
未完成交易的受益人在七天內未收到款項,當局可對公司和董事採取行動。
當局在文告中說,山立匯款公司即使在交回牌照之後,也要確保未完成交易的受益人,在七個工作日內收到款項。如果受益人沒有在七個工作日內收到匯款, 公司必須立即聯繫匯款人,並提供進一步指示。
此外,公司還必須妥善履行所有未履行的義務,包括在結業前為不可預知的債務提列充足的金額。
藍國慶律師受詢時表示,當局已明確下達指示,公司就有必要履行相關義務,假設公司在七天之內沒有完成指示,當局可對控告公司失責,那公司可能被罰款,而如果公司已結業,那註冊的董事就要負起責任,當局同樣也可將董事控上法庭。
山立匯款公司連續兩天發聲明表示「沒有欺詐交易」
金管局和警方前天(23日)發表聯合文告,表示山立匯款公司的兩名負責人因涉嫌欺詐交易,以及沒有履行持牌支付服務提供商的義務而接受調查。
儘管當局已發出文告,但山立匯款公司在接受調查的當兒,分別於昨天(24日)和今天(25日)在其微信官方平台發布公告聲明,表示公司從未涉及任何欺詐交易。
在聲明中,山立匯款公司強調是本地公司,也指曾向當局反饋但沒有獲得預期的支持,所以才決定歸還牌照。
另外,山立匯款公司也在聲明中表示將繼續履行義務,但沒有說明是什麼義務。 聲明還說山立匯款公司指匯款遭凍結問題不是公司造成的,公司從未參與過任何形式的欺詐交易。
最後,公司表明不處於破產、重組或解散的階段。
藍國慶律師就此答覆記者有關聲明的意義時說,「應該自己講自己爽吧,沒有任何意義。」也有不想曝光的律師笑著說,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發表任何文章,意指沒太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