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是繼紐約、倫敦、中國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2017年,著名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基於2017年10月全世界的人均購買力數據得出並發布了全時間世界人均收入排名前15位的最富裕國家。新加坡以90530美元的人均總值,在全球範圍內排到了第三位。
新加坡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繁華的國際貿易在世界舞台上一崛而起,讓不少人刮目相看。然而,當眾人聞名而來後,卻愕然發現:幾乎每個小販中心或其他公共服務區域,都有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們忙碌身影.....
盛世下的老人
自2017年以來,隨著全球電子行業的反彈,新加坡在2017年第一季度與實際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7%,據專家評估,這座擁有560萬人口的城市將會一直在國舞台上有著一席之地。
新加坡不僅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還是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但是新加坡有一點讓人看不懂的地方,那就是新加坡大多數老人額晚年卻老無所依......
老人打工成常態?
餐廳食閣,商場路邊,經常看見一些老者在辛苦工作。他們很多都年逾花甲,甚至已達古稀之年。這要是擱中國,他們的子女肯定要被人戳著脊樑罵。
這些老人們奔波在狼藉不堪的餐桌前,收拾著殘湯剩飯;
每當看到這些老人拿起數個碗碟,讓人些許感到心驚膽戰。
辛辛苦苦到頭來,也才賺了1000新幣(約4888元人民幣),能賺到2000新幣以上已經算很好了,靠著這些不多的工錢支撐生活起居......
還有的人家裡其實很富有,平時上下班都是開著奔馳寶馬,但他們的老爸老媽卻在新加坡做著最苦最累的活,打掃衛生和收紙板....
看到這些老人的心酸,不禁讓人疑惑,為什麼新加坡會有這麼嚴重的要老問題?歸根結底是多種原因。
飛速發展的隱患
其實新加坡的老人也是有自己的養老積金措施,據調查,新加坡人退休收入來源有38%來自保險,而有35%則來自於儲蓄,也就是自己存給自己用的養老金計劃。
但養老金有一個巨大隱患,那就是沒有預測到新加坡的經濟騰飛和通貨膨脹。
新加坡現在的老人,在四十年前他們還是壯年的時候,每月工資經過折算極其微薄。
新加坡最後一個高速成長期是80年代到亞洲金融危機,40年前新加坡的工資水平和今天的差距,幾乎堪比國內80年代的工資收入和現在的差距。所有如今得到返還的養老金,可謂杯水車薪。
另一方面,當時新加坡的低稅政策,也意味著低福利,政府不會保障當時那批人的養老支出。兩者效果疊加,那就是老無所養。
個人揮霍,導致政策收緊
有人會質疑為什麼政府沒有相關養老政策呢?其實是有的,但過於嚴苛的政策,導致政府不得不背一部分鍋。
在新加坡,這裡主要的養老保障則是中央公積金體系(CPF),該體系為做工人士提供包括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綜合性的保障服務,直至其退休。然而,新加坡的養老體系規定則是相當的嚴苛,就像是嚴父管教亂花錢的小孩一樣。
因為,政府發現一些人由於不善理財,或者沉迷賭博等,不到幾年就把辛苦存的養老錢花的一乾二淨,最後不得不向政府求救。
為了能更好地幫國民「管住」這些錢,政府規定:在退休後,必須有16.1萬新元的最低存款額,超過這個部分的金額到規定年齡後才可以提現,且最多可以提取20%,以防止「孩子」亂花錢 。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新加坡,千萬別指望政府來為你養老!
究竟多少錢才夠養老?
據職總英康(NTUC Income)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過半的新加坡人認為,退休後,每月若有3000新元的收入,才能過上舒適的生活。
對此一些專家認為,要達到這個退休收入目標,新加坡人得儘早開始儲蓄理財。
假設20年後退休,壽命是88歲,每年的通貨膨脹率是2%,目前的3000新元相當於20年後的4474新元。
假設年回報率是4%,這意味著65歲退休時,需要99萬4894新元的退休金才行,而從45歲開始儲蓄,若每年投資回報率是1.5%,每月要儲蓄3553新元。
子女疏遠,贍養失位
新加坡受到中西方雙重文化的影響。有些家庭雖是華人,但早已遺失華人文化中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家」文化。
早早獨立,早早成家,這些子女成年後與父母關係較疏遠,而他們的父母年輕時也都是獨自闖蕩南洋,自尊心強,沒有向子女尋求幫助的意思。一老一少的「默契」思維,又導致一批人老無所養。
其實,「養老問題」一直是當今社會一直輿論熱議的焦點,只是新加坡的問題更明顯,更容易被觀測。
殊不知,中國的空巢老人問題也同樣嚴重,他們往往物質富足但精神上缺少關懷,可以說是另一層面上的「老無所依」。
來源:新加坡萬事通、金飾之家
編輯: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