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路程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紛紛發聲,相繼宣布了5G手機的新進展,
華為、高通、英特爾、愛立信等設備商,
也相繼在實驗室完成了5G信令和數據鏈路的連接等關鍵技術的突破。

伴隨5G大幕被徐徐拉開,許多企業也瞄準上了5G給產業帶來的蛋糕紅利,
試圖尋找到市場增量機會,但顯然,一場圍繞5G展開的技術接力已經有企業提前搶跑了。
全球第一通5G電話接通
幾天前,高通和愛立信宣布,成功利用智慧型手機大小的移動測試終端完成了符合3GPP Rel-15規範的5G新空口呼叫,
這不僅意味著全球第一通5G電話打通,還標誌著5G技術發展的一項里程碑。
據悉,此次5G電話的成功接通是基於 39GHz毫米波頻段及非獨立(NSA)組網模式,
採用愛立信的商用5G新空口無線電AIR 5331和基帶產品及集成Qualcomm®驍龍™X50 5G數據機和射頻子系統的移動測試終端。

呼叫在位於瑞典希斯塔(Kista)的愛立信實驗室中進行。
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表示:「實現毫米波的移動化並將其應用於智慧型手機之上一直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但本次演示表明我們正穩步推進,將為消費者帶來突破性的5G毫米波體驗。
此次成功完成實驗室呼叫是我們與愛立信持續推動創新與合作的又一例證,
我們期待與他們繼續攜手引領行業的下一個里程碑,
並在2019年年初實現5G網絡和移動終端的商用部署。」

一邊是手機廠商跑馬圈地,一邊是各大設備商們也都在快馬加鞭。
9月5日,高通和大唐移動宣布,雙方在工信組織的5G第三階段測試中完成了5G新空口互操作性測試(IODT)。
5G第三階段測試是中國5G技術測試的最後一環,將為2019年展開的5G規模試驗及預商用做好準備。
愛立信也宣布完成了5G非獨立組網NSA架構下的外場端到端測試。
中興通訊則完成中國電信在雄安、蘇州5G試驗網一階段測試。
大家都說2G是順風耳,3G讓手機變千里眼,4G能把寬頻送到你手上,
那麼即將到來的5G時代,由於智能終端的大規模出現,
或將真正邁向「萬物互聯」的時代。
雖然5G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目標均已達成,
包括密集網絡部署、多天線陣列技術、用戶速率、發射功率、頻譜效率、能耗效率等都將比4G有台階式的提升。

但有專家表示,融合起來仍有疑問,「按這個速度,5G的流量嘩嘩的,資費讓人吃不消啊!」,
還有在實驗室實現5G網絡每秒10Gbps的傳輸速率並不困難,未來研究難點是如何在手機中實現應用,
如何讓物聯網真正「聯」起來才是關鍵。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的預測,5G技術的普及會比我們想像中慢得多。
雖然今年年末可能會有大批手機廠商會發布可接收5G信號的產品,
然而受限於網絡升級緩慢和其他基礎設施性質的限制,以及在中低端設備上搭載該技術所帶來的高成本,
可能使5G技術的普及速度處於一個緩慢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