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印太經濟框架下的清潔經濟投資者論壇於6月5日啟動,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在晚宴上的爐邊對話中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責任,而不僅僅是國際義務。

圖源:CNA
他批評了國際間關於氣候問題的責任歸屬和貢獻度的爭論,指出那些行動遲緩的國家往往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
國際合作才是根本出路
尚達曼呼籲,我們應該轉變思維,從分擔負擔轉向合作投資,追求經濟和社會的多重回報,包括減輕污染和改善居住環境。

圖源:ST
尚達曼指出,可再生能源等清潔經濟領域正為全球提供前所未有的投資和增長機遇。他提倡儘早集結風險投資、商業銀行、公共資金和慈善資金等多種資本,以促進對所有人都有益的投資。
去年,清潔能源已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0%的力量。他強調,這些機遇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公平分配,並通過協調合作來實現。
尚達曼提醒,近期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已經讓世人意識到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在5月份經歷的創紀錄高溫已經導致了人員傷亡,所以氣候和生態危機的討論不應局限於2050年或2100年,而應關注當前已經顯現的後果和及時行動的必要性。
以印太經濟框架為平台,聚合東南亞
東南亞作為印太經濟框架的核心,擁有靈活應對全球化和氣候變化問題的潛力,儘管目前行動可能不夠迅速,但該地區國家都渴望向前發展,面對未來十年能源需求的激增,東南亞必須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

圖源:CNA
尚達曼認為,東南亞已經有效地集結了各利益相關方,並通過印太經濟框架快速推進項目實施為投資者和項目提供對接,爭取長期融資,並展示這些投資的良好回報,為全球樹立了榜樣。
鑒於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尚達曼提出,僅靠市場力量不足以迅速提升綠色產業的競爭力。綠色轉型需要在早期階段獲得更多的投入,這需要公共部門、多邊開發銀行和慈善領域的支持。他強調,為了擴大綠色科技和能源的規模,必須接受補貼以降低成本,從而加速向綠色發展的轉變。
然而,上述目標實現的過程也可能面臨挑戰,如資金分配不均、技術轉移的障礙、政策執行的一致性等問題,這些都需要通過國際合作和國內政策創新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