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四馬路一帶的觀音堂附近,年初三出現15名僧人「集體化緣」,一遇布施的公眾,立即蜂擁而上,引發公眾質疑說如此化緣是否妥當。
《新明日報》根據民眾投報,稱有僧人團在四馬路一帶出沒,向公眾討錢,有失莊重,讓她覺得十分不妥。
投訴者表示,化緣應該是讓人隨心行善,而不應該是被圍堵,感覺有點「強迫性」。
記者於大年初三(12日)到四馬路一帶的觀音堂附近,發現現場有至少上百名公眾和信徒,身穿僧袍的僧人團顯得十分顯眼。
據觀察,為了控制人流量,觀音堂在出入口處設置護欄,出入口的兩處,成了僧人團重點關注的區域。
經記者仔細觀察,僧人團的站位十分講究,其中幾人站在路口,另幾人站在觀音堂入口處附近,還有七八人則整齊列成一排坐在出口處,還有一人站 在隊列尾端。換言之,無論民眾進出觀音堂,必定會從其中一處經過。
記者現場目擊,有善信祭祀後,經過僧人團,一旦停下或是掏錢出來,一群僧人就會蜂擁而上,紛紛伸手「化緣」討錢。
據觀察,雖然有部分公眾不予理會,但也有不少人掏出2新元(約7令吉8仙)現金給對方,僧人們拿錢後才會坐下或散開,並繼續等下一位信眾。
另外,僧人們似乎專挑老人家下手,其中不乏白髮蒼蒼、行動緩慢的的樂齡人士,都會被「包圍」或攔下。
記者發現,其中一名站在隊列尾端的僧人最為積極,多次攔下信眾,然後伸手討錢。 一旦信眾掏錢,他就迅速接過,然後塞進隨身布袋,並轉身離開。
公眾余女士(80歲,退休)就是被攔下的其中一人。對於僧人團的行動,她表示新年期間不予計較。
「我不在乎,就當新年做好事了。」
其中一名僧侶受訪時表示,到新加坡已經一個月左右。
「我們來自不同國家的僧侶,包括寮國、馬來西亞、泰國。」

僧侶團蜂擁而上向公眾「化緣」。
其中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僧侶表示是負責人,指僧人團共15人,趁著新年期間來到四馬路。
他表示,來此為信眾祈福,隨後便拒絕多談,然後繼續向信眾伸手討錢。
附近攤飯受訪時透露,一旦有人拿出現金,必定會被圍住,也有僧人直接從信眾手中拿錢。
「公眾的錢還拿在手中,直接就被僧侶伸手抽走,真的很誇張。」
四馬路一帶的紙巾攤販受訪時表示,不滿僧人團出現,指他們影響了生意。
售賣紙巾的洪先生(49歲)透露,僧人團其實大年初一就已經出現,從清早待到晚上。
「他們一直纏著信眾討紅包,還有人直接從善信手中把錢拿走,完全沒出家人的樣子。」
他說,僧人們占據了進出口區域,讓他們難以接觸到顧客,導致生意很差。

僧人隨身攜帶布袋,拿錢後就迅速塞入。
新加坡佛教總會會長廣品法師受訪時透露,根據照片中僧人的裝扮,是南傳佛教一派。
他說,僧侶在外化緣時,一般只會化食物,而不是要錢。
「這是維護佛教尊嚴和好形象,也避免取得的現金被濫用。」
他稱,如果經濟上有需要,可聯繫相關組織協助,新加坡也有南傳佛教的寺廟。
廣品法師也提到,外國人、組織要在新加坡公開籌款,得先申請准證。